盡管起步晚,但在下游產業的發展上,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下稱 “中海油”)選擇了一個高起點——中海油正擬出資100億元通過旗下山東海化集團,發展石化鹽化一體化,這是濰坊市排名前列的大項目,也是中海油延伸產業鏈、發展下游產業的戰略一步。
目前,石化鹽化一體化項目已進入可研報告編制階段,山東海化集團預計,該報告今年八、九月份可以完成。中海油煉化與銷售事業部投資處負責人對本報表示,可研報告完成后,接下來最重要的一關——環境評價報告耗時可能會比較長。完成所有審批后,項目預計在未來兩年即可開工。
可研報告啟動
2月21日至22日,石化鹽化一體化項目組召開了工作協調會,部署可研報告啟動的相關工作。該報告顯示,將針對項目優劣勢、發展條件、技術實力、競爭力、項目后續對區域經濟產生的影響、投資回報等多個方面進行分析、得出結論。
山東海化集團新聞負責人張勤業對本報表示,中海油集團對于前期調研和各項報告,花的時間比較長,正常8-14周完成的報告,實際歷時一年多,做得非常細致,主要是害怕留下缺憾。按照項目最初規劃,投資額度為100億元,“但是如今物價上漲,各種預算在可研報告出來后,也可能突破百億元。”
山東海化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會借鑒國外經驗,因為國外鹽化工大都配套石化原料,產業鏈較長,附加值高,如陶氏化學、巴斯夫等企業。而石化鹽化相結合可延伸眾多有競爭力的下游化工品,這些在可研報告中將有所體現。
特色化工
山東海化集團提供的資料顯示,該項目方向已經確定,即利用中海油的石油資源和濰坊的原鹽資源,把石油化工和鹽化工有機結合起來。打造石化鹽化一體化的特色化工基地。
業內人士表示,能夠同時擁有石化和鹽化兩種資源的企業本身就不多見。這是中海油實現差異化競爭的一個戰略優勢。
中海油早期一直是一個單純從事海氣勘探開發的上游公司,近幾年開始,才起步發展下游產業,但從石化鹽化一體化起步,是一個高起點。
由于該項目工藝,有差異化,成本低,且可資源循環再利用。據初步統計,該項目工藝和技術創新點12項,與傳統工藝相比,每年可節能46.46萬噸標煤,減排二氧化碳180萬噸,降低綜合成本7億元以上。目前項目已列入中海油“十二五”發展規劃草案,總體技術方案通過高端論證后將加快推進預可研。
單純的鹽化工,屬于傳統無機工業原料行業,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都比較低,產業鏈短,難以單獨繼續向下游發展,而石化企業絕大多數又因為沒有鹽化工基礎和產業優勢,只能發展石化。
“單純搞石油化工或者鹽化工不如將兩者相結合好。結合之后,就可以區別其他企業,最大程度的利用資源。”張勤業表示。中海油煉化與銷售事業部投資處相關負責人也表示,該項目作為煉化產業的延伸,將形成精細化工產品。
事實上,中海油在2009年并購山東海化集團,成為海化控股股東的同時,就宣布啟動石化鹽化一體化項目。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實施石化鹽化一體化,是中海油并購山東海化的一個重要原因。
多方推動
中海油石化鹽化一體化項目的牽頭單位是中海油集團煉化公司煉化與銷售事業部,由山東海化集團具體負責。項目組成員包括中海油煉化與銷售事業部相關負責人、山東海化集團相關單位、科研院所、濰坊市發改委、經信委、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等。
盡管這個百億大項目的簽約雙方是中海油煉化與銷售事業部和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但無論是從山東省、濰坊地方政府,再到濰坊濱海開發區、相關企業,都給予極高重視。
“這個項目不是濰坊市招商招來的,而是山東省確定的重點大項目,落在濰坊市。所以,也成為濰坊市和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重點推進的大項目。”濰坊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招商局負責人對本報表示。
在濰坊市發改委2011年工作要點中,就重點提到了推進中海油海化石化鹽化一體化。
2月18日下午,山東省委、省政府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建設懇談暨項目推介會上,也把“100億元的中海油山東石化鹽化一體化項目”作為四個現場簽約項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