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炭和鐵礦石是煉鋼的兩大原材料,與依賴進口的鐵礦石不同的是,鋼廠使用的焦炭主要來自國內市場。在煤炭價格的持續上漲和鋼材價格走低的情況下,企業往往把成本控制的壓力轉嫁到焦炭行業上。5月中下旬開始,鋼材市場需求看淡價格紛紛跳水,鋼廠普遍虧損,要求下調焦炭采購價格,但焦化企業由于煉焦煤價格過高也同樣存在虧損問題,因此對鋼廠提出的降價一直持觀望態度。但后期在鋼廠采購限量,焦化廠庫存急劇增多的狀態下,為了保證產品的流通,焦化廠不得不接受焦炭市場價格的下調,同時紛紛采取限產保價的措施,希望維持住焦炭的價格。其中山西焦化企業按40%的幅度限產,河北、山東、陜西、內蒙古等四省焦化企業按30%的幅度限產。
價格倒掛產能危機
由于煤源緊張、煤價持續上漲,焦炭價格與生產成本始終呈“倒掛”態勢。據山西省焦協分析,金融危機后焦化行業就一直深陷全行業虧損的困境,至今也未能從危機陰影中走出來。
按照國家統計局的數字,2009年中國焦炭產量為3.45億噸,比2008年增長10.5%。焦炭表觀消費量為34,464萬噸。整體產量略大于表觀消費量(表觀消費量指產量加上凈進口量)。中國冶金工業規劃研究院院長李新創估計,鋼鐵行業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提高高爐噴煤,降低煉鐵焦比。他按照2015年鋼產量7億噸、生鐵產量6.65億噸測算,預計屆時中國鋼鐵行業需要焦炭總量約33,250萬噸,其中煉鐵行業消耗焦炭約25,600萬噸。此外,若包括化工、機械等其他行業焦炭用量,預計2015年中國需要焦炭總量為38,200萬~39,000萬噸。在2009年中國焦化企業整體開工率不足,除了鋼廠附屬焦化廠滿負荷生產外,獨立焦化企業大部分時間均在限產,但在限產的條件下,產量仍高于2008年,且整體的銷售價格偏低,可見,焦化企業的產能嚴重過剩。
鋼廠打壓自尋“出”路
2010年6月,中國焦炭產量為3366萬噸,日均產量為112.2萬噸,5月產量為3352.89萬噸,基本持平。受國家政策刺激以及國內鋼材需求薄弱影響,6月份各地鋼廠開始部分檢修,焦炭需求減弱,采購積極性較差,因此鋼廠一直打壓焦炭價格。焦炭市場可謂一路下跌,累計跌幅達100元~150元/噸左右,焦炭價格開始倒掛,部分企業限產。
與此同時,今年6月我國焦炭出口量為55.8萬噸,環比增長19.49%,同比增長1540%。焦炭大省——山西6月份焦炭出口量為48萬噸,占總出口量的86%,環比增長23.2%。6月焦炭主要出口國家仍然是印度、巴西、南非、加拿大等煉焦煤資源相對稀缺國家。受國內鋼材市場疲軟,大部分中小鋼廠限產的影響,焦炭需求量下降,導致國內焦炭價格普遍下降100元~150元/噸左右,并且成交清淡,不得不另尋出路。
價格仍未回暖
不久前,持續上漲的鋼材價格并未讓焦炭行業出現回暖的跡象,6月份以來,焦化企業已出現更大面積虧損。大多數獨立焦化企業仍在減產限產,焦炭生產與市場仍將在高成本、低價格、行業虧損邊緣的震蕩中運行。日前,中國煉焦行業協會發布半年報告顯示,從六七月份焦化行業相關統計數據分析看,由于鋼鐵等減產限產,焦炭消費趨緩,鋼鐵企業采購的觀望態度加重,一些企業焦炭庫存增加,至7月底,重點調度統計企業焦炭庫存量比年初約增長15.94%。
焦炭位于焦煤的下游、鋼鐵的上游產業,焦化企業在整個產業鏈條中反應相對被動。由于受國際金融危機及國內需求大幅回落的影響,鋼鐵減產降價,河北鋼鐵[4.06 -0.25%]行業最近已累計減產了40%。另外,由于大型鋼廠基本都配備有自己的焦化廠,使得獨產焦炭生產商話語權很弱。據了解,河北鋼鐵企業就多次向山西焦炭協會發函,要求大幅度降價,但至今焦炭行業仍飽受著“夾板氣”,下游要求降價,但上游卻依然價格堅挺,煤焦價格倒掛是焦炭企業賣得越多虧得越多的直接原因。
對于中國焦炭的下半年運行走勢,分析師則認為,未來價格能否回穩,完全取決于下游的承受能力,下游市場除了包括鋼鐵行業,以及更下游的汽車、輪船業等整個鏈條。焦化企業如果意識到下游需求薄弱,一直堅持限產50%左右,保持產銷的基本平衡。如果鋼材市場稍微企穩,加之近期來鋼廠一直控制焦炭庫存,一旦庫存見底,必然加大采購力度,焦炭價格很有可能上漲。除此之外,近兩周來,鋼坯價格大幅上漲200元/噸之多,中小軋鋼廠已見利潤,開始恢復生產,焦炭需求必將增加,而焦化企業長期虧損或借機暫時漲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