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因媒體報道而停牌的中信國安[0.00 0.00%]當晚發布公告,公司在明確表示其鋰電池相關項目正在如期推進同時,也澄清了媒體報道中所稱“集團過百億鋰電池投資項目”并不屬實。
不過,新快報在結合上市公司方面的說法和公開資料后發現,中信國安上市公司已加入到鋰電池產業是不爭的事實,而公告也只是強調未來“三個月內”不會籌劃相關融資事項。
傳聞現身,迅速澄清
上周五,有媒體報道稱中信國安將出資30億元左右,攜手中信國安集團共同投資180億元完善鋰電池行業的上下游產業鏈。消息中透露,中信國安旗下青海國安手握豐富鋰礦資源,集團和上市公司欲借此優勢,斥巨資完善鋰電池上下游產業鏈。
文章出街,中信國安被臨時停牌,具備鋰電池概念的個股則紛紛大漲,贛鋒鋰業[71.21 9.99%]、凱恩股份[17.59 10.01%]、路翔股份[36.54 9.99%]紛紛漲停。
而在晚間發布的澄清公告中,上市公司對上述傳聞進行澄清,但其澄清方式顯得十分有“針對性”。
公告專門將傳聞歸納并列舉出其中三個要點,分別是攜手集團斥資180億元投資鋰電、中信國安方面將出資30億元和將通過增發募集這30億元。公告明確表示“以上傳聞皆不屬實”。
但公告第一點也明確表示:“根據董事會制定的戰略發展規劃和經營計劃,公司青海鹽湖資源綜合開發項目及鋰電池正極材料項目如期推進。”
澄清背后的“鋰”肯定
這或許是因為,上市公司已加入到鋰電池產業是不爭的事實。
正如本報研究員王中在上周五的文章中所述:“最新中報里,中信國安已明確表示,‘下半年將繼續加強與下游碳酸鋰電池生產企業的合作,力爭實現資源開發業務的新突破。此外,也將結合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方向,積極尋求國內外相關資源的合作機會,加大在資源儲備和碳酸鋰上、下游產業綜合開發方面的對外合作和投資力度,進一步提高公司在相關產業領域的影響力’。”所以,就這點,公告不是澄清,而是再次肯定——“鋰電池正極材料項目如期推進”。
而在鹽湖資源開發業務方面,青海國安在年初對碳酸鋰生產線進行了技改,穩步擴大產品產能。此外,還計劃在目前井采基礎上新增采鹵井,為未來“碳酸鋰生產規模的擴大提供生產原料保證”。
至于中信盟固利,也確實是集團屬下的兄弟公司,資料顯示目前已是“國內最大的鋰電池正極材料鈷酸鋰和錳酸鋰的生產廠家,同時也是國內外唯一大規模生產動力鋰離子二次電池的廠家”。中信國安的中報還顯示,公司目前參股了中信盟固利旗下主要研發和生產鋰電池征集材料的“電源技術公司”,并稱該公司上半年正進行電力擴容。
綜合所見,借助青海國安豐富的鹽湖鋰礦資源、攜手集團(尤其是中信盟固利)進軍鋰電項目,已是中信國安的一個明確戰略方向。并且此次公告也只是反復強調“未來三個月內”不會策劃相關融資事項。那么三個月以后呢?
日前,鋰電概念股在市場上受到強烈追捧,引起各界極高關注。如文國慶便明確表示,鋰電池的炒作已經過熱,9月中旬可能就會結束,許多股票也會跌回原形。而最終能在鋰電行業真正掌握核心技術并成為行業龍頭的,還將是國有資本。
這也是中信國安進軍鋰電能引起市場如此高度關注的重要原因。畢竟,中信集團正是國內背景最為深厚、實力最為強大的央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