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際肥料工業協會(IFA)公布《2010~2014年農業發展形勢與肥料展望》報告,報告認為,隨著全球經濟形勢回暖、農產品價格穩定,全球化肥供需已經呈現回暖趨勢,雖然能源價格、進出口政策以及環境保護繼續影響全球化肥產能的發揮,但化肥產能擴張的步伐將在今后5年內加快,預期2012 和2014年,全球氮肥過剩量(折純,下同)分別達到470萬噸和1670萬噸;磷肥分別過剩270萬噸和340萬噸;鉀肥分別過剩810萬噸和1000 萬噸,屆時化肥市場將進入新一輪競爭。
氮肥產能嚴重過剩
受金融危機影響,2008年和2009年全球氮肥生產和需求相對低迷,消費出現下降,許多新建項目被擱置或取消,雖然2010年全球生產商仍舊保持謹慎的投資態度,但IFA統計2009~2014年仍會有65套合成氨裝置計劃投建(其中中國為23套),55套尿素相繼投產(東亞地區20套)。IFA據此估算,2009~2014年全球合成氨產能將以每年4%的速度增長,2014年達到2.241億噸(實物量),比2008年增加2740萬噸,產能增加主要來自于東南亞、西亞、非洲地區,大部分合成氨將用于尿素、硝銨及磷銨生產。
尿素方面,受農業形勢回暖的影響,尿素將在2010年開始回暖,估計2009年全球尿素需求量為1.464億噸(實物量),供應量為1.486億噸,過剩約220萬噸;2010年尿素需求和供應量將達到1.512億噸和1.556億噸,過剩約440萬噸。隨著供應量不斷釋放,2013年尿素過剩900 萬噸,2014年過剩1900萬噸。
磷肥供需相對平穩
雖然磷資源供應量在2010年~2014年會持續增加,但IFA同時預期磷肥需求也會呈同步增加趨勢,因此,總體上全球磷肥供需相對平穩。受磷肥利潤和資源戰略驅動,各國磷肥企業在金融危機期間抓住有利時機占領磷礦資源,IFA預期全球磷礦產能將從2009年的1.9億噸增加至2014年的2.28億噸,非洲、西亞和東亞持續增加,北美逐步下降。新進入該領域的投資商將帶來1700萬噸的磷礦石產量,其中一多半用于出口。
磷酸供應方面,2009~2014年,全球磷酸產能預計增加920萬噸,達到5550萬噸(折純,下同),其90%的磷酸增量用于當地磷肥生產。預期2010年磷酸供應過剩200萬噸,2012年和2014年將分別過剩270萬噸和340萬噸,供需相對平穩。
磷肥方面,雖然磷酸二銨產能大幅增加,但農業需求回暖會消化許多新增產能。據統計,過去5年中,全球有40套磷酸一銨、磷酸二銨和重鈣裝置在10個國家建成(有一半建在中國)。預計全球磷肥產能2014年將達到4230萬噸,比2009年增加820萬噸,磷酸二銨貢獻四分之三。總體看,磷酸二銨新增產量將被需求增長消耗,供需也基本平衡。
鉀肥需求將快速恢復
受金融危機及價格高位影響,2009年全球鉀肥消費量下降了1.2%,但2010年隨著北美、拉美以及東南亞地區農民種植積極性的提高,鉀肥需求將出現回暖,預期達到2990萬噸(折純,下同),此后鉀肥需求將保持以9%的速度增長,到2014年達到3580萬噸。
鉀肥供應方面,2010年全球約有100個鉀礦項目被列入25個國家的建設計劃,過去3年中僅加拿大就批復了180個鉀鹽開采許可證。但根據IFA調查,雖然新增項目多,但投資者非常謹慎,許多項目因此被擱置。這樣未來5年,鉀肥產能將不會大幅釋放,預期從2009年的4160萬噸增加至2014年的 5470萬噸,加拿大、俄羅斯以及新興的智利、阿根廷、中國、剛果、以色列和老撾等將成為主要貢獻國。IFA預期2010和2011年鉀肥產能將增加 200萬噸,2012年增加840萬噸,2014年增加250萬噸。從供需平衡情況看,2012年鉀肥潛在盈余810萬噸,2014年將達到1000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