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被稱為我國制堿工業的重要生產基地的唐山三友化工發布了2009年年報。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5.8億元,凈利潤3846.6 萬元,每股收益0.041 元。凈利潤與每股收益同比均下降80%。
此前,山東海化年報顯示,2009年虧損7億元,每股收益虧0.79元。氯堿化工公布的快報顯示,2009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3.9億元,每股收益虧0.3343元。ST錦化預計2009年虧損約4.9億元,每股收益約虧1.451元。南化股份預計2009年度虧損2.8億元左右。青島堿業預計2009年凈利潤虧2.1億元左右。
三友化工、山東海化、ST錦化、青島堿業均為氯堿行業行業上市公司。氯堿行業主導產品為純堿、PVC和燒堿。純堿和燒堿是基礎化工品。工藝流程上,工業鹽水電解產生燒堿和氯氣。氯氣和乙烯或電石合成為PVC。純堿是燒堿的下游產品。純堿下游主要是玻璃。燒堿下游行業為氧化鋁、造紙等。
分析人士稱,過剩是氯堿行業虧損的主要原因。數據顯示,2009年PVC產能1780 萬噸,表觀需求1055萬噸,2010年還將新增PVC產能210萬噸。2009年燒堿產能2793萬噸,產量1940萬噸,表觀需求1800萬噸,2010年預計增加產能597萬噸。
在產業過剩的壓力下,能控制成本的企業能笑到最后。PVC有兩種生產路線:乙烯或電石法。乙烯法原料是原油。電石法原料是煤炭。中國貧油,乙烯法PVC 隨原油價格飚升而經濟性漸弱,電石法漸強。煤炭作為“煤炭-電石-聚氯乙烯”產業鏈中的原料,聚氯乙烯新增產能開始向煤炭資源相對較為豐富的中、西部地區轉移。
目前,中泰化學、億利能源、英力特正在構建煤制PVC產業鏈。由此,煤炭、電力成為決定氯堿成本的主要因素。英力特地位寧夏,通過電力、資源和氯堿一體化,是目前國內綜合成本最具優勢的PVC 企業。英力特大股東國電集團和英力特集團在寧夏規劃了寧東乙炔工業園等相關化工區域,配套大量煤炭資源。有分析師稱,英力特可能參與此園區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