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屆世界華商大會于本月28日至30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隆重舉行,來自全球20幾個國家和地區(qū)的90多個華商組織和一些政府、學術代表近3500人與會,其盛況僅次于兩年前在南京召開的第六屆大會。
這次大會的主題是“寰宇華商一心一德,全球企業(yè)共存共榮”。與會者一致認為,在以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為主要特征的世界經濟轉型期,這一主題體現(xiàn)了全球華商的共同心聲。在大會主題下,會議重點研討了三個專題:全球化——新世界轉型的開端;知識經濟——華商發(fā)展的未來方向;華商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及所扮演的角色。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就第一個專題發(fā)表的演講,被與會者和當?shù)剌浾撛u價為最具深度和可操作性的見解,泰國最大的華文報紙《世界日報》今天也在頭版頭條摘要刊登了這篇演講。龍永圖認為,迎接全球化的挑戰(zhàn)是不可避免的,全球5萬家跨國公司及其50萬家子公司都在全球范圍內投資。在此情況下,得市場者得天下,而發(fā)展中國家正在營造一個大市場。他對發(fā)展中國家的華商提出迎接全球化挑戰(zhàn)的建議,必須致力于逐步開放市場,建立真正的市場經濟國家;必須更勤奮工作,進行長期的艱苦奮斗,從而改變美、歐、日主宰世界的局面。
他主張在向經濟全球化轉型時期,發(fā)展中國家應向以下目標努力:加強教育,培養(yǎng)人才,從而掌握更多的知識產權;發(fā)展品牌,改變長期受發(fā)達國家的品牌所控制;積極參與國際規(guī)則的擬定;發(fā)展和培養(yǎng)自己的跨國公司。他在答復與會者提問時說,華商不應自我局限,只和華商作生意。現(xiàn)代華商應該摒棄家族式的落后經商模式,采用現(xiàn)代跨國企業(yè)經營模式,才能加強本身的競爭力。
馬來西亞財政部副部長黃燕燕女士在回答媒體的問題時說,在全球化趨勢下,世界華商完全有機會與政府配合,從“政府對政府”的大型投資計劃中獲得更大的參與權。華商可以研究成立國際大財團,以便成為政府最佳的合作伙伴。她認為,在全世界,很少有哪一個民族如華商那樣,具有影響全球的巨大潛能。但她同時認為,“這種潛能尚待開發(fā)”。
對于華商應順應知識經濟大潮的專題,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楊福家和香港中文大學前任校長高錕先生等在會上發(fā)表了精辟見解,使與會者深受啟發(fā)。
關于華商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及所扮演的角色,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在大會開幕式致詞中的評價令與會者感奮。他說,我們必須承認,如果沒有海外華人,東南亞的經濟狀況肯定不會像今天這樣有活力。不僅在東南亞,無論在世界各地的華人,雖然他們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文化特色,但他們卻全力認同所居住的國家,適應所在地環(huán)境,很快成為促進所在國家發(fā)展的重要力量。他們所以能夠這樣,是因為他們具有創(chuàng)業(yè)精神和才干、敢于承擔風險以及能吃苦耐勞等優(yōu)秀的素質。此外,當困難來臨時,海外華人還在慈善事業(yè)和維護社會正義方面作出積極貢獻。
世界華商大會從1991年開始,每兩年一屆,先后在新加坡、香港、曼谷、溫哥華、墨爾本、南京和吉隆坡召開,已日趨成熟并具有了較大的國際影響,形成了多國爭辦的局面。在本屆大會上就有澳門、韓國、日本、英國及其他西歐國家爭辦下屆大會,最后決議由韓國承辦2005年第八屆大會,韓政府已表示將出資500萬美元贊助。
本屆大會于當?shù)貢r間今晚閉幕,代表們紛紛寄望今后大會更增強全球華商的凝聚力,加強華商之間合作網絡,交流經驗,分享知識信息,以利掌握經濟全球化先機。
據(jù)《人民網》
這次大會的主題是“寰宇華商一心一德,全球企業(yè)共存共榮”。與會者一致認為,在以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為主要特征的世界經濟轉型期,這一主題體現(xiàn)了全球華商的共同心聲。在大會主題下,會議重點研討了三個專題:全球化——新世界轉型的開端;知識經濟——華商發(fā)展的未來方向;華商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及所扮演的角色。
博鰲亞洲論壇秘書長龍永圖就第一個專題發(fā)表的演講,被與會者和當?shù)剌浾撛u價為最具深度和可操作性的見解,泰國最大的華文報紙《世界日報》今天也在頭版頭條摘要刊登了這篇演講。龍永圖認為,迎接全球化的挑戰(zhàn)是不可避免的,全球5萬家跨國公司及其50萬家子公司都在全球范圍內投資。在此情況下,得市場者得天下,而發(fā)展中國家正在營造一個大市場。他對發(fā)展中國家的華商提出迎接全球化挑戰(zhàn)的建議,必須致力于逐步開放市場,建立真正的市場經濟國家;必須更勤奮工作,進行長期的艱苦奮斗,從而改變美、歐、日主宰世界的局面。
他主張在向經濟全球化轉型時期,發(fā)展中國家應向以下目標努力:加強教育,培養(yǎng)人才,從而掌握更多的知識產權;發(fā)展品牌,改變長期受發(fā)達國家的品牌所控制;積極參與國際規(guī)則的擬定;發(fā)展和培養(yǎng)自己的跨國公司。他在答復與會者提問時說,華商不應自我局限,只和華商作生意。現(xiàn)代華商應該摒棄家族式的落后經商模式,采用現(xiàn)代跨國企業(yè)經營模式,才能加強本身的競爭力。
馬來西亞財政部副部長黃燕燕女士在回答媒體的問題時說,在全球化趨勢下,世界華商完全有機會與政府配合,從“政府對政府”的大型投資計劃中獲得更大的參與權。華商可以研究成立國際大財團,以便成為政府最佳的合作伙伴。她認為,在全世界,很少有哪一個民族如華商那樣,具有影響全球的巨大潛能。但她同時認為,“這種潛能尚待開發(fā)”。
對于華商應順應知識經濟大潮的專題,英國諾丁漢大學校長楊福家和香港中文大學前任校長高錕先生等在會上發(fā)表了精辟見解,使與會者深受啟發(fā)。
關于華商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及所扮演的角色,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在大會開幕式致詞中的評價令與會者感奮。他說,我們必須承認,如果沒有海外華人,東南亞的經濟狀況肯定不會像今天這樣有活力。不僅在東南亞,無論在世界各地的華人,雖然他們始終保持著自己的文化特色,但他們卻全力認同所居住的國家,適應所在地環(huán)境,很快成為促進所在國家發(fā)展的重要力量。他們所以能夠這樣,是因為他們具有創(chuàng)業(yè)精神和才干、敢于承擔風險以及能吃苦耐勞等優(yōu)秀的素質。此外,當困難來臨時,海外華人還在慈善事業(yè)和維護社會正義方面作出積極貢獻。
世界華商大會從1991年開始,每兩年一屆,先后在新加坡、香港、曼谷、溫哥華、墨爾本、南京和吉隆坡召開,已日趨成熟并具有了較大的國際影響,形成了多國爭辦的局面。在本屆大會上就有澳門、韓國、日本、英國及其他西歐國家爭辦下屆大會,最后決議由韓國承辦2005年第八屆大會,韓政府已表示將出資500萬美元贊助。
本屆大會于當?shù)貢r間今晚閉幕,代表們紛紛寄望今后大會更增強全球華商的凝聚力,加強華商之間合作網絡,交流經驗,分享知識信息,以利掌握經濟全球化先機。
據(jù)《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