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9月底,武漢80萬噸乙烯項目總體進度完成了一半。該項目投產后,每年可為市場提供包括聚乙烯、聚丙烯等在內的20多種石化產品,總量約為230萬噸,直接帶來銷售額200多億元,帶動上下游產業鏈1200多億元的產值。對于市民普遍關心的環保問題,武漢石化也首次公開了整個工程項目的環保方案。
【項目進展】
進入大件吊裝高峰期
昨日,記者來到80萬噸乙烯建設廠區,只見一座座“塔”高高矗立在工地上,乙烯塔、丙烯塔、分離塔、萃取塔……據工地負責人介紹,目前乙烯項目的土建工程已經在收尾中,開始進入大件吊裝高峰期。
8月31日乙烯第一吊1#丙烯塔成功吊裝就位,標志著整個乙烯裝備安裝開始。記者在現場看到,乙烯最重塔2#丙烯塔已抵達,準備在11月20日吊裝。據悉,截至10月15日,110臺大件設備中,到貨26臺,吊裝就位的有15臺。
據了解,到9月底整個乙烯工程進度完成了51.4%,預計于2012年12月生產裝置及輔助設施全面中交(即“中期交工”,指工藝路線全部貫通,可進行系統試壓、水電聯運等工作,剩余項目不妨礙試生產的進行),2013年一季度投料運行。
【環保方案】
投入10億元控制污染
80萬噸乙烯項目對環境影響如何?這是市民十分關心的問題。昨日,武漢石化對外公布了該項目控制污染的方案,整個工程項目用于環保投入達10億元以上。
據了解,該項目的環評報告在2006年底獲得國家環保總局批復。其初步環境影響評價為:本工程對大氣、地表水、聲環境、土壤、地下水和農作物等影響均可達到當地環境功能區劃的要求或相應的標準。
項目負責人表示,針對廢水、廢氣和廢渣這“三害”,均設計了控污方案,有關環保設施將與生產設備同步設計、同步施工、同步投產。
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氣,被工藝回收或用作燃料,有的進行再生利用。比如,通過先進工藝,對生產中出現的二氧化硫等廢氣進行處理融合成固體的硫化鈣等,這些固體可被加工成粉煤灰,用于制造水泥、工業建材。
項目將污水排放劃分為含油污水、含鹽污水、生活污水等六大系統,收集不同性質的污水后集中處理。同時擬建每小時可處理500噸污水的處理廠,處理生產污水、初期雨水和生活污水,處理廠產生的廢氣將采用催化燃燒處理工藝進行處理,防止對周邊環境污染。
一旦發生事故,廠區也設有事故應急池、雨水儲存監護池,可確保事故工況全部污染排水收集,經處理達標后排放。
廠區的分析化驗樓中,還建有監測站,對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和噪聲進行監測。據介紹,該環境監測站將24小時自動、連續采樣監測,并納入武漢市環保局監測體系。
【項目意義】
帶動1200多億下游產值
乙烯是石油和化工行業的龍頭產品,乙烯技術水平被看作是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和化工發展水平的重要標志。
乙烯產業鏈相當長,能夠延伸發展上百個品種。80萬噸乙烯的產量,將直接帶來200多億元的銷售額。根據測算,乙烯對下游產業的帶動效應是1:6,也就是說將帶動6倍的下游產業產值,即1200多億元的產值,給10萬人提供就業機會。
據悉,此前武漢化工企業的大量原料都引自沿海城市。80萬噸乙烯工程建成后,將為下游的原材料加工提供豐富的低成本原料,形成化工產業集群,大部分產品就地銷售。
據測算,大乙烯項目波及范圍可達到200公里半徑。也就是說,在武漢及周邊地區產生幾十倍、上百倍于項目本身效益的產業擴散效應,大力推進百億產業集群和百億石化企業的“雙百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