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國際領先水平、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綠色環保新技術
10月18日,巴陵石化年產20萬噸己內酰胺裝置挖潛改造項目開工建設,預計明年底建成投產。作為中國石化岳陽地區煉化一體化項目巴陵石化“五改七建一配套”特色化工建設的重要子項的該項目,采用中國石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居國際領先水平的第二代己內酰胺綠色環保新技術,將現有的年產14萬噸己內酰胺裝置實行挖潛改造至年產20萬噸,成為國內最大的同類裝置。岳陽市委副書記、市長黃蘭香出席開工儀式,宣布項目建設開工。
年產20萬噸己內酰胺改擴建工程項目主要是新建8萬噸/年環己酮單元,7萬噸/年環己酮肟單元,10萬噸/年雙氧水單元,并對整個流程進行填平補齊,項目建成投產后,將加快生產技術的升級換代,己內酰胺月產量有望突破2萬噸,噸完全成本將降低。
巴陵石化作為國內最大的己內酰胺生產供應商,致力于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積極開展己內酰胺生產新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在以苯為主要原料的生產工藝路線上,開發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己內酰胺生產新技術。2008年10月,被列為中國石化“十條龍”攻關項目之一的“14萬噸/年己內酰胺成套新技術開發”項目,通過中國石化組織的技術鑒定。由該公司與中石化石科院、工程建設公司、催化劑分公司以及湖南岳陽百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湘潭大學等單位聯合開發的“14萬噸/年己內酰胺成套新技術開發”項目共申請中國發明專利23件,已獲授權20件;申請國外發明專利2件,已獲美國發明專利授權2件,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成套技術的子項——“磁穩定床己內酰胺加氫精制工程技術”(“非晶態合金催化劑和磁穩定床反應工藝的創新與集成”項目)獲2005年國家惟一的技術發明一等獎。環己酮氨肟化路線己內酰胺生產工藝成套技術榮獲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整體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成套工藝技術已開始實施對外轉讓。它標志著中國石化在己內酰胺生產領域具備了核心競爭力,成為全球知名的己內酰胺生產企業之一。
近年來,巴陵石化采用新技術實施了14萬噸/年己內酰胺擴產技術改造,將己內酰胺裝置生產能力提高到14萬噸/年。改造完成后,經過產品質量攻關和局部工藝整改完善,己內酰胺新裝置產品優級品率穩定達到100%,主要質量指標揮發性堿創歷史最優,超過國際同類產品的質量標準,成功應用于高速紡行業,巴陵石化“鷹王”牌己內酰胺已成為國內同類企業質量最優產品。為將己內酰胺成套新技術的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中國石化將巴陵石化己內酰胺裝置挖潛改造列為岳陽地區煉油化工一體化巴陵石化“五改七建一配套”特色化工建設項目之一。
今年以來,己內酰胺系列裝置生產日趨穩定,產量不斷刷新,消耗顯著降低,質量逐步提高,創效能力穩步上升。這標志著己內酰胺事業部已從技術改造型、技術創新型走向高速發展,大幅創效的新階段、新模式。
據巴陵石化總經理朱建民透露,“十二五”期間,巴陵石化將在中國石化總部的關心和支持下,持續發展壯大己內酰胺業務,堅持互利雙贏,優勢互補的原則,年內將與浙江恒一集團成立合資企業,在浙江蕭山建設年產20萬噸的己內酰胺裝置,力爭以最現代的管理模式,先進的技術,建設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生產基地。另外,巴陵石化將適時再新建一套年產20萬噸己內酰胺裝置。屆時,巴陵石化己內酰胺年產能將達60萬噸以上,占據國內己內酰胺市場半壁江山,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最大和最具技術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的己內酰胺生產企業,進一步帶動湖南石化產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將我國己內酰胺的生產能力、技術水平和市場占有率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巴陵石化將通過己內酰胺、環氧樹脂、鋰系聚合物、煉油裝置適應性改造建設發展,力爭把企業建設成為國內最強的非乙烯精細化工生產基地,早日實現總量翻番,效益翻番的戰略目標,為千億元石化基地的建設貢獻力量。
己內酰胺是一種基礎有機化工原料,其聚合物具有斷裂強度高、比重輕、彈性好、耐摩擦、耐腐蝕、耐霉爛等優點,被廣泛用于生產聚酰胺纖維、聚酰胺工程塑料和薄膜,其中,聚酰胺纖維應用于毛紡、針織、機織、簾子布、地毯、魚網絲等行業;聚酰胺工程塑料應用于電子、汽車行業,與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
據了解,盡管近幾年來我國的己內酰胺生產能力以年均12%的增長率快速發展,但仍不能滿足國民經濟飛速發展的要求,且遠落后于下游錦綸紡絲和工程塑料等加工行業的發展速度。為扶持國內己內酰胺產業規模化有效發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將大型己內酰胺生產技術開發和成套設備制造列為鼓勵類發展產業,將10萬噸/年及以上規模的己內酰胺生產裝置的建設列入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和產品。
10月18日,巴陵石化年產20萬噸己內酰胺裝置挖潛改造項目開工建設,預計明年底建成投產。作為中國石化岳陽地區煉化一體化項目巴陵石化“五改七建一配套”特色化工建設的重要子項的該項目,采用中國石化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居國際領先水平的第二代己內酰胺綠色環保新技術,將現有的年產14萬噸己內酰胺裝置實行挖潛改造至年產20萬噸,成為國內最大的同類裝置。岳陽市委副書記、市長黃蘭香出席開工儀式,宣布項目建設開工。
年產20萬噸己內酰胺改擴建工程項目主要是新建8萬噸/年環己酮單元,7萬噸/年環己酮肟單元,10萬噸/年雙氧水單元,并對整個流程進行填平補齊,項目建成投產后,將加快生產技術的升級換代,己內酰胺月產量有望突破2萬噸,噸完全成本將降低。
巴陵石化作為國內最大的己內酰胺生產供應商,致力于走“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積極開展己內酰胺生產新技術的研究和開發,在以苯為主要原料的生產工藝路線上,開發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己內酰胺生產新技術。2008年10月,被列為中國石化“十條龍”攻關項目之一的“14萬噸/年己內酰胺成套新技術開發”項目,通過中國石化組織的技術鑒定。由該公司與中石化石科院、工程建設公司、催化劑分公司以及湖南岳陽百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湘潭大學等單位聯合開發的“14萬噸/年己內酰胺成套新技術開發”項目共申請中國發明專利23件,已獲授權20件;申請國外發明專利2件,已獲美國發明專利授權2件,整體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具有自主知識產權。成套技術的子項——“磁穩定床己內酰胺加氫精制工程技術”(“非晶態合金催化劑和磁穩定床反應工藝的創新與集成”項目)獲2005年國家惟一的技術發明一等獎。環己酮氨肟化路線己內酰胺生產工藝成套技術榮獲2009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整體技術處于國際領先水平。成套工藝技術已開始實施對外轉讓。它標志著中國石化在己內酰胺生產領域具備了核心競爭力,成為全球知名的己內酰胺生產企業之一。
近年來,巴陵石化采用新技術實施了14萬噸/年己內酰胺擴產技術改造,將己內酰胺裝置生產能力提高到14萬噸/年。改造完成后,經過產品質量攻關和局部工藝整改完善,己內酰胺新裝置產品優級品率穩定達到100%,主要質量指標揮發性堿創歷史最優,超過國際同類產品的質量標準,成功應用于高速紡行業,巴陵石化“鷹王”牌己內酰胺已成為國內同類企業質量最優產品。為將己內酰胺成套新技術的技術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中國石化將巴陵石化己內酰胺裝置挖潛改造列為岳陽地區煉油化工一體化巴陵石化“五改七建一配套”特色化工建設項目之一。
今年以來,己內酰胺系列裝置生產日趨穩定,產量不斷刷新,消耗顯著降低,質量逐步提高,創效能力穩步上升。這標志著己內酰胺事業部已從技術改造型、技術創新型走向高速發展,大幅創效的新階段、新模式。
據巴陵石化總經理朱建民透露,“十二五”期間,巴陵石化將在中國石化總部的關心和支持下,持續發展壯大己內酰胺業務,堅持互利雙贏,優勢互補的原則,年內將與浙江恒一集團成立合資企業,在浙江蕭山建設年產20萬噸的己內酰胺裝置,力爭以最現代的管理模式,先進的技術,建設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生產基地。另外,巴陵石化將適時再新建一套年產20萬噸己內酰胺裝置。屆時,巴陵石化己內酰胺年產能將達60萬噸以上,占據國內己內酰胺市場半壁江山,成為名副其實的全球最大和最具技術創新能力和競爭能力的己內酰胺生產企業,進一步帶動湖南石化產業和相關產業的發展,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將我國己內酰胺的生產能力、技術水平和市場占有率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巴陵石化將通過己內酰胺、環氧樹脂、鋰系聚合物、煉油裝置適應性改造建設發展,力爭把企業建設成為國內最強的非乙烯精細化工生產基地,早日實現總量翻番,效益翻番的戰略目標,為千億元石化基地的建設貢獻力量。
己內酰胺是一種基礎有機化工原料,其聚合物具有斷裂強度高、比重輕、彈性好、耐摩擦、耐腐蝕、耐霉爛等優點,被廣泛用于生產聚酰胺纖維、聚酰胺工程塑料和薄膜,其中,聚酰胺纖維應用于毛紡、針織、機織、簾子布、地毯、魚網絲等行業;聚酰胺工程塑料應用于電子、汽車行業,與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
據了解,盡管近幾年來我國的己內酰胺生產能力以年均12%的增長率快速發展,但仍不能滿足國民經濟飛速發展的要求,且遠落后于下游錦綸紡絲和工程塑料等加工行業的發展速度。為扶持國內己內酰胺產業規模化有效發展,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將大型己內酰胺生產技術開發和成套設備制造列為鼓勵類發展產業,將10萬噸/年及以上規模的己內酰胺生產裝置的建設列入國家重點鼓勵發展的產業和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