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噸級純電動貨船在常州試航。 徐多 攝
5月8日上午11時18分,隨著電池管理系統提示充電完成,運維人員拔掉位于“中天電運001”船尾的充電電纜接頭,船只緩緩駛入長江支流之一的西流河。這標志著長江流域首艘千噸級純電動貨船“中天電運001”在常州成功試航。

長江流域首艘千噸級純電動貨船“中天電運001”在常州成功試航。 徐多 攝
“中天電運001”由鋰電池與超級電容“雙電”驅動,整船電池容量1458千瓦時,相當于40輛電動汽車。通過岸電充電2.5小時,可續航50千米。按全年運營150航次計算,年用電量在45萬千瓦時左右,可替代燃油20.16噸。
國家電網介紹,千噸級純電動運輸船成功試航是對內河水路運輸散貨船的技術革命。今年將全力推動長江流域貨運船舶的油改電工作,以此從源頭減少長江污染物排放,推進長江大保護的深入實施。
江蘇段是整個長江流域生態負荷最重的區域之一,特別是長江入海口,已經成為目前世界上運量最大、航運最繁忙的通航河流。目前90%以上水運船舶采用柴油動力做推進系統,產生的二氧化碳、硫氧化物等排放僅次于燃煤發電廠和機動車輛排放。

運維人員拔掉位于“中天電運001”船尾的充電電纜接頭。 徐多 攝
目前,江蘇省內累計建成各類岸電系統4918套,岸電規模全國最大,其中沿江八市長江干支流泊位覆蓋率60.5%。利用岸基電源向停靠港口的船舶供電,年可實現岸電電量達5701萬千瓦時,與燃油輔機發電相比,年減少燃油消耗2萬余噸、氮氧化物排放600余噸、二氧化硫排放200余噸。
2018年,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戰略對沿江環境保護提出了更高要求,交通運輸部明確提出,要“加快研究純電動貨船,實現電動貨船靠泊接用岸電并進行充電”。國網江蘇電力創新技術推廣應用,啟動貨運船舶領域電力替代研究,利用船載動力電池替代航行燃油主機,以實現貨船運行、停靠全過程的零污染、零排放,進一步助力打贏長江船舶污染防治戰。2018年12月,國網江蘇電力與新能源船舶制造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在常州共同建設長江流域首艘千噸級純電動貨船。該船的成功試航標志著長江流域貨運船舶開啟了清潔能源替代的新篇章。
“隨著電動船技術的不斷成熟和電池造價的逐步走低,電動船必將迎來巨大的發展機遇,我們將持續做好配套電網建設服務,健全電動船舶充電服務網絡,為國家長江大保護戰略和電動船產業發展貢獻力量。”國網江蘇電力營銷部主任李瑤虹介紹說。
據國家電網介紹,隨著電池生產技術、電池能源管理技術的發展,保守估計僅內河游船、輪渡船、公務船、港作拖船、短途貨船等船型電動化,到2024年電動船舶市場規模將達到453億元。“未來純電動運輸船的推廣應用,將改變長江水運能源結構,從源頭治理污染,守護‘綠水青山’。”江蘇省交通運輸廳港航事業發展中心高級工程師范曉峰在試航現場說。

長江流域首艘千噸級純電動貨船“中天電運001”在常州成功試航。 徐多 攝
據測算,長三角地區10萬艘運輸船舶的電氣化可帶動船舶設計、建造、改裝、充電設備等相關產業發展,產值將超千億元以上,同時將創造大量就業崗位,拉動長三角經濟發展。
當天,國網江蘇電力同步發布“服務長江大保護”專題實踐報告,以“守護一江碧水”為主題,從統籌電網協調發展、保障電網安全運行、服務新能源開發利用、推動清潔能源發展和服務美麗鄉村建設等方面,深入披露國網江蘇電力在長江大保護方面推出的15個方面39項舉措。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