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計未來5年國內儲能調頻裝機量將保持8%的年平均增長率,年調頻需求在1.5~2GW左右。”7月4日,在由上海逍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和華東儲能領跑者聯盟聯合主辦的聯合主辦的“2018中國國際光儲充大會”上,專家做出這樣的判斷。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
在儲能行業,目前最為火熱的無疑是用戶側儲能市場和儲能調頻服務市場。據介紹,一方面,政府持續重視和支持儲能調頻領域,儲能聯合發電機組參與電力輔助服務已開始興起;另一方面,儲能輔助電網調頻的經濟性遠好于削峰填谷,投資回收期IRR可達到11%。
宏觀層面,國家在2016年和2017年分別出臺了兩個文件,分別為《關于促進電儲能參與“三北”地區電力輔助服務補償(市場)機制試點工作的通知》和《完善電力輔助服務補償(市場)機制工作方案》,明確了儲能在輔助服務市場的主體地位,全面實施跨省跨區電力輔助服務補償。
之后,西北和華北電網又出臺了詳細的“兩個細則”。西北電網按照可用率補償、調節容量補償和貢獻電量補償實行打分制,按照分值計算相應補償費用,每分對應金額1000元。華北電網則是以調節速率(K1)、調節精度(K2)和響應時間(K3)來影響補償費用。
目前,國內火電機組的AGC調頻性能與電網的調節期望相比尚有差距,表現為調節延遲、偏差(超調和欠調)等現象。
電池儲能具有快速和精確的響應能力,單位功率的調節效率較高;降低旋轉備用的容量,約可降低20%的運營費用,同時降低排放;由于調頻服務的高附加值,可以降低電網儲能對于成本的約束。
與會專家表示:“儲能系統在電廠投運后,能夠幫助火電企業實現增收100%以上,一方面實現綜合調節性能KP大幅提升,另一方面增加了調頻任務量。”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