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谷歌Google的先進技術和項目部門(ATAP)宣布,谷歌聯手了“世界上第一條牛仔褲”的李維斯Levis,準備在2017年春推出一件“能聯網能充電”的智能牛仔夾克,它能通過藍牙與手機相連,穿戴者只需袖口上點擊滑動,就能回復電話、切換音樂、導航和查詢附近消息,城市騎行者們再也不需要在繁忙的街道上停下來查詢信息,谷歌稱,這件名為CommuterTrucker的夾克理念就是:將時尚的穿著與使用的技術完美融合。
聽聽,是不是很酷很讓人心動,袖口上一個互動性電子標簽就能帶你自由飛翔,這件由傳導性面料紡織而成的夾克會根據用戶的手勢執行指令,袖口就和手機觸控屏一樣,這個小小的智能標簽還可以拆下來充電,也就是衣服是可洗的又能充電的。
Levis出品的牛仔夾克,時尚肯定落不下,所以你會買嗎?
這件夾克屬于谷歌在去年宣布的ProjectJacquard交互紡織項目,將多點觸控傳感器“編織”進服裝里,目的是使其成為可穿戴計算設備,目前就是不知道李維斯將如何運用ProjectJacquard的技術。
但是聽起來這么酷的衣服,如果騎在街上突然沒電了,那還要怎么愉快地當一名最酷的騎行者,如果能擺脫充電問題實現自我供電,這件衣服會不會更加酷炫。
如今可穿戴設備市場是越來越豐富,記錄健康數據的智能手環、可通信的智能手表、隨身追蹤裝置、實現虛擬現實的智能眼鏡,可穿戴技術開發人員們在“更酷更炫”的道路上從未停下來歇歇,但是可穿戴設備們想上天卻囿于電源問題,這塊鋰電池可真是一點兒也不酷。
如何解決充電問題,成為目前可穿戴設備普遍所面臨的難題。
為了提高電池續航能力,越來越多的可穿戴產品采用了超省電的BLE技術(藍牙低能耗),如采用Bluetooth4.0LE的AppleWatch。看起來,無線充電是酷了一些了,但是還遠遠不夠。
新能源時代,不怕腦洞大,就怕你不敢想。雖然采用新型電池(如燃料電池)代替鋰電池應用到科技產品中如今也不是什么新鮮事兒,但是在可穿戴設備上實現電源革新的空間還是大大的。
今天小編就帶你一起來瞧瞧研究人員們是怎么玩轉可穿戴設備電池的,不需要充電的設備有哪些呢,說不定在其中你能得到啟發,你有可能成為下一個突破能源技術關口,帶領人類走進可穿戴科技時代的先鋒。
1、太陽能薄膜發電,曬曬太陽充充電
太陽能薄膜發電技術具有柔性可彎曲、弱光性好的優勢。在國內,漢能不僅在太陽能汽車上運用了該技術,在時尚創意方面也是不甘落后。去年漢能與北服創新園合作推出了“可穿戴的陽光”服裝設計理念,并生產了一系列的光伏產品,如太陽能背包、太陽能服裝、太陽能帳篷。只要有陽光,一件功率為4W的太陽能衣服曬上3-5小時就能為手機充滿電。據漢能集團介紹,目前,漢能薄膜發電的CIGS及GaAs薄膜太陽能電池轉化率分別達21%及30.8%。
如果衣服能更時尚一些,肯定更多人想入手做時尚先鋒……
2、智能鞋墊,用腳步踩出來的電能
在倫敦的可穿戴科技展上,英國南安普頓大學的研究人員開展出了一種新型的可拆卸的鞋墊,可以收集人體運動和腳踩地面產生的動能并轉化為電能,為可穿戴設備和其他小型電子設備充電。目前智能鞋墊仍處于改進之中,但是過去6個月里它可傳輸電力的功率已經大大改進,能夠支持傳感器芯片發送單子信息。
以后你不僅能在微信步數排行榜中比比誰走的路多,還能把每個腳步發成電,多棒!不過這鞋墊僅能為與其接近的電子設備充電,給佩戴在上身的設備充電還是不太理想的。
3、能改變圖案的鞋子ShiftWear,邊走邊充電
另一雙鞋子,Indiegogo眾籌的ShiftWear則是一雙真正的將科技運動到時尚的鞋子。這雙鞋的將電子紙技術嫁到球鞋上,通過手機APP,用戶就可以隨心所欲地更換鞋面的圖案,靜圖和動畫都可以呈現。靜態圖案可以保持30天,而更加拉風的動圖也別擔心,因為這雙鞋特別采用了“邊走邊充”(Walk-to-Charge)技術,也就是說,你走路的動能都能轉化為電能為鞋子持續充電,動畫愛好者們拿走不謝。
4、智能面料,摩擦起電
韓國成均館大學發明了一種智能面料用來制作動態的充電裝置,佩戴在手臂上后,你可以通過拍打、擺動胳膊來產生和存儲能量,據介紹,這種智能面料主要包含兩層材料,一層為鍍銀纖維,另一層則是另一層是鍍有聚二甲硅氧烷的氧化鋅納米棒,這兩層材料之間的相互摩擦來產生電能。通過四層疊加,這些材料能產生最高170V電壓以及120微安(μA)電流。試驗者通過摩擦套在襯衫袖子的這種布料成功點亮了六盞嵌入式的LED燈,據介紹,其電力也能點亮小型LCD屏,以及推動遙控車鑰匙。但是目前該技術仍有電流很弱的技術限制。
5、將人體熱能轉化為電能
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的ASSIST(高性能集成傳感器自供電系統科技)正在開發新技術,希望“利用納米技術為傳感器和無線數據的傳播供給電力,使之降低到可以將人體生物能轉化為可利用電能的程度”。
其中之一便是ASSIT在織物中嵌入一種材料,可以通過皮膚和空氣之間的溫度差距來獲取電能,并將之供給到傳感器,人體能量不會白白浪費啦,而該技術目前已經應用于不能使用電池的心臟起搏器。
6、一雙靠尿液發電的襪子
這個來自西英格蘭大學的發明聽起來有點兒奇葩,專家們聲稱這是“第一個由基于微生物燃料電池技術設計的可穿戴發電機供能的自給自足系統。”該團隊在設備的膝蓋部位嵌入了軟微生物燃料電池(MFCs),又在襪跟植入一個壓力泵,行走過程中,尿液在內置于襪管的管子里循環流動,這些管子通向微生物燃料電池,里面的細菌接觸到尿液后就能發電。發電襪的研究人員表示:
這個實驗不僅展示了MFCs的更廣泛用途,也讓人們了解到內置“生命力”的能力,因為這個設備只有當人穿上它并在其中排尿后才會運作。這個實驗不僅展示了MFCs的更廣泛用途,也讓人們了解到內置“生命力”的能力,因為這個設備只有當人穿上它并在其中排尿后才會運作。
看來能實現自我供電的可穿戴設備還是少數的,在小編看來,提高電池續航時間甚至是完全擺脫電池,會是下一步可穿戴產品的技術突破口,雖然目前來看仍是路漫漫,但征途是星辰大海的人類在科技上的探索成果一直是驚人的,物聯網也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偉大的科技需要等待,小編就坐等下一條可穿戴設備的大新聞了。
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油化工精神,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宣傳國家石油化工政策,推廣石油化工企業品牌和產品,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