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级黄色片在线观看_亚洲精品成人av_欧美一区二区三区_国产精品日韩一区二区_a毛片在线免费观看_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黑人孕妇

中國農藥企業 跨國公司的長期合同工

   2011-11-01 中國化工報孔凡濤

220

 

國內經營狀況好的農藥企業大多數靠為跨國農藥企業打工,提供廉價原藥。而跨國農藥企業通過二次精深加工后,在全球賺取超額利潤。圖為國內一家80%以上銷售收入依靠出口原藥的農藥企業生產車間。 (本報記者 張育 攝)


    近日,中國農藥工業協會組織評選的2010年中國農藥銷售百強企業榜單正式對外發布。浙江新安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18.73億元的農藥銷售額榮登榜首。江蘇揚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和浙江金帆達生化股份有限公司分列第二、第三位,2010農藥銷售額分別為14.96億元和14.55億元。站在百強起跑線的是陜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學有限公司,農藥銷售額1.7億元。


  按理說入選農藥百強企業的負責人本該歡欣鼓舞,但CCIN記者在發布現場卻發現企業的負責人看起來滿腹心事。經過采訪CCIN記者得知,百強企業的負責人普遍都有三大苦惱堵在心頭。
  
  
  “我們是國外公司的長期合同工”
  
  
  CCIN記者會下得知這樣一個數字:跨國農藥企業先正達集團2010年農藥銷售收入88.41億美元,而國內農藥百強企業總銷售收入也才496.97億元,約合77.65億美元。也就是說,百強企業的年銷售收入全加起來還不及一家國際大公司的銷售收入。


  百強企業江蘇好收成韋恩農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江連告訴CCIN記者,我國農藥外貿依存度在50%以上,近3年來出口量每年都在100萬~122萬噸之間。而出口的現狀是:數量大,價格低,定位于低端市場。出口以后,國外大公司進行二次精深加工,制成高端的、我們做不出來的產品,在全球賺取超額利潤。這就是中國農藥業大而不強的主要原因之一。2010年,我國農藥產量為234.2萬噸,出口量為121.63萬噸。今年1~8月,農藥產量約150萬噸,國內消耗約30%,70%的量尋求出口。


  “中國農藥企業做得再好,目前也不過是給外國公司打工。”上海農藥研究所顧問張一賓教授一語道出了中國農藥企業所處的江湖地位。

 
  一家不愿具名的百強企業負責人透露說,中國農藥銷售百強企業中排名靠前的企業大多與國外大公司有著密切的合作。依靠價格低廉、與國外大公司保持穩定的供貨關系來確保銷量。如拜耳公司的國內供貨商有浙江新安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湖北沙隆達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長青農化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富美實植物保護劑有限公司等多家百強企業。又如澳大利亞新農公司與浙江新安化工、上海滬江生化有限公司等5家百強企業有長期草甘膦生產協議,但該公司同時又與孟山都有長達20年的長單,將中國的草甘膦轉手賣給孟山都。再如先正達、巴斯夫的國內供貨商有江蘇揚農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江山農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蘇輝豐農化股份有限公司等。還如陶氏的供貨商有利爾化學股份有限公司等。


  山東一家百強農藥企業負責人告訴CCIN記者,該公司的一些農藥產品由以色列馬克西姆-阿甘公司100%包銷,因為生產技術就是由其提供的。根據簽訂的協議,產品只能供給馬克西姆-阿甘公司。除非是某一批次的產品不符合馬克西姆-阿甘公司對質量的高標準,才會將其在國內市場銷售。


  這位負責人表示,拜耳、先正達、陶氏、巴斯夫、孟山都、杜邦這6家跨國農藥企業占據了全球農藥市場80%以上的份額,僅先正達一家在中國就有50家以上的農藥供貨商。跨國農藥企業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主要掌握科研開發和銷售,而把生產環節轉移到中國。我們就是這些跨國企業的長期合同工。


  “國內企業提供最優質的產品,賺取的卻是微薄的代工費。”上述負責人無奈地指出,今年上半年原材料價格一路飛漲、環保成本和人工成本也在不斷上升,但是國內原藥價格上漲幅度不大,有的品種甚至有所下降。進口農藥的價格由去年同期的8214美元/噸上漲到9354.8美元/噸,上漲了1140.8美元,同比漲幅達到13.9%。而我國農藥的出口價格上漲幅度僅在5%左右,考慮到人民幣升值的因素,實際漲幅很低,遠遠小于成本的漲幅,所以原藥企業的利潤極其微薄。


  即便是賺取這種微薄的代工費,長遠看也不會持久。先正達全球采購主管湯姆·蓋瑞近日表示,隨著中國用人成本等各項成本的快速上升,印度的農藥競爭力在某些方面已經超過中國。可見,未來跨國農藥企業和印度農藥公司的合作可能會越來越緊密。
  
  
  “生存就已不易,何談產品創制?”
  
  
  “目前國內生產的農藥品種有260多個,而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品種只有20多個。大部分農藥品種都是仿制產品,利用國外過期專利或不受保護的專利。”張一賓表示,生產非專利產品,也行,但國內企業的做法是喜歡跟風。看到一個品種好,大家蜂擁而上,直到把這個產品做爛。拿草甘膦來說,目前草甘膦國內的年需求量約為5萬噸,而總產能已高達85萬噸。跨國公司控制著大部分銷售終端,國內企業沒有一家有定價權。


  CCIN記者在采訪百強企業負責人時發現,很多企業的老總已經意識到一味仿制行不通了,但創新又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對于眾多國內農藥企業來說,研發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一家百強企業告訴CCIN記者,新農藥創制基本上屬于基礎研究領域,前期的投入非常大,周期又很漫長,并且存在較大的風險性,如果沒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和技術力量支持,創制工作根本難以為繼。國際大公司一直延續“專利農藥—豐厚利潤—研發投入—新專利農藥”的發展路線,每年的研發投入占其銷售額的10%。但在中國,這種發展路線根本走不通。從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就號召企業要搞創制,但直到今天,基本上幾十年前什么樣現在還是什么樣。中國是有錢,但都在政府手里。你想想,這幾十年來企業一直在不斷地折騰,生存環境一直也沒好轉。到目前為止,農藥全行業的平均利潤率還不到6%。一些做得好的大企業研發投入也僅占銷售收入的1%。中國農藥企業每個創制品種投入的資金量不到發達國家的5%。而且農藥行業大多數是民營企業,銀行貸款等很多方面都受到歧視。“生存就已不易,何談產品創新?”


  企業搞創新除了資金不足,技術和人才也很匱乏。中化化工科學技術研究總院副院長李鐘華指出,農藥的研發是由化學、化工、生物學、植物學、醫學、法律(專利保護方面)等諸多學科共同組成的,需要方方面面的通力配合,由于以前計劃經濟時代條塊分割,企業基礎研究力量較弱,技術儲備和人才儲備都不豐富。


  “不要說企業搞創發困難,就連研究所搞研發都是步履維艱。”張一賓告訴CCIN記者,“九五”期間,國家選擇了一批基礎較好的化工和農藥科研單位,以國家行為支持建立了兩個農藥科技創新平臺,即:在沈陽化工研究院和南開大學建立國家農藥工程中心;在上海市農藥研究所、江蘇省農藥研究所、浙江化工研究院和湖南化工研究院建立南方農藥創制中心。


  “研發的硬件有了,但軟件不夠,國家每年用于維持研發的費用投入太少。”張一賓表示,拿南方農藥創制中心來說,“九五”期間,國家共投入2億元用于南方農藥創制中心4大基地的基礎建設。“十五”和“十一五”,國家經費減了一半,分別投入約1億元的資金支持。而國際農藥大公司創制一種農藥新品種需要10年左右的時間,投入1億~2億美元。我國在投入有限等問題的制約下,農藥創制速度自然不理想。研究所轉制后,創制的速度更是越來越慢。研究所必須自負盈虧,科研人員為了掙工資已是疲于奔命,搞研發也就不免急功近利,希望研究課題越簡單越好、見效越快越好。


  李鐘華還透露,國家對農藥創制的重視程度還不夠。2010年,17家農藥龍頭企業和重點研究單位聯合成立了農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該聯盟向國家申報的“十二五”綠色農藥創新項目目前獲得批準,國家將在“十二五”時期對該項目撥款2億元。也就是說“十二五”平均每年5000萬元的投入要涵蓋新產品開發的全過程,即新化合物合成和篩選、生產工藝流程調整、三廢治理等整個鏈條。并且這筆資金還是17家企業分。與國外大公司僅實驗室開發一個新品種就投入1億~2億美元相比,我國的投入還是太少了。


  浙江新安化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農化事業部副總經理周曙光則指出,多年來國內知識產權保護的大環境也不好。該公司幾年前研發的草甘膦銨鹽可溶顆粒和草甘膦鉀鹽原粉,投入市場不到兩年就被很多企業仿制。在這樣的環境里,企業的競爭力大打折扣,研發的積極性也被挫傷。
  
  
  “國內農戶正在拋棄國產農藥”
  
  
  令百強企業更憂心忡忡的是,國內農戶的施藥理念也發生了變化。近些年,農民對進口的高效、低毒、無公害新品種農藥的需求量與日俱增。孟山都的農達、拜耳的銳勁特、杜邦的康寬、先正達的適樂時、陶氏益農的高效蓋草能已經成為中國數億農戶、農藥行業人員耳熟能詳的名字。


  “國內農戶正在拋棄國產農藥!”山東一家百強企業負責人告訴CCIN記者,現在的農戶不像從前,以前是哪個產品便宜買哪個,現在變成更加注重農藥的安全、高效和低毒。由此帶來的結果是,即使先正達公司的福戈、拜耳公司的拿敵穩等進口農藥的市場價格遠高于中低端國產農藥,但農戶依然優先選擇。農藥價格已不是種糧大戶們唯一考慮的因素,進口高端農藥成為首選。“舉個例子,六七年前,公司還每年組織當地技術監督部門進行打假,現在假貨少多了,因為農戶的觀念轉變了。公司的業務員在市場上發現,兩瓶同等規格、同等有效含量的國產農藥和進口農藥擺在一起,進口農藥售價比國產高,農戶寧可多花錢也買進口農藥。”


  還有一家百強企業的負責人表示,該公司通過上半年對農藥的調查,發現農戶普遍歡迎進口農藥。安全環保和防效時間長是進口農藥最為突出的優勢。福戈等進口農藥的防效時間20天左右,而相同類型的國產農藥防效時間一般只有3~5天,最長不過7天。農戶使用福戈每畝次成本22元,種植一季水稻只需打兩次。使用國產農藥每畝次成本10元,如果用藥4次,用藥成本也在40元左右。在水稻抽穗期,農戶打一次農藥是不容易的。因此,能減少用藥次數的進口農藥,自然就受到農戶青睞。雖然進口農藥的價格普遍比國產農藥貴一倍,但在農產品價格走高的當下,種糧大戶們對農藥價格的敏感度并不高,而且使用進口農藥減少了打藥次數,無形之中也降低了人工成本。在農村勞動力普遍不足的情況下,進口農藥因省工省時從而備受青睞。


  杭州宇龍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吳龍華告訴CCIN記者,在水稻蟲害防治上,國外農藥的份額占30%左右;在水稻和小麥草害防治上,已經呈現出國外農藥主導的局面。如防治稻飛虱的首推藥劑是德國拜耳的艾美樂,其次才是國產吡蚜酮和噻嗪酮。防治水稻二化螟和稻縱卷葉螟的藥劑首先使用的是杜邦的康寬、拜耳的稻騰和先正達的福戈,國產同類產品毒死蜱、三唑磷、殺蟲單、乙酰甲胺磷、稻豐散等受很大沖擊。在稻田除草劑市場,防除稗草的藥劑基本被進口品種壟斷,它們是美國FMC公司的韓秋好,美國陶氏益農的千金、稻杰、稻喜系列除草劑品種以及日本組合化學的必利必能等。在防治稻瘟病的藥劑中,先正達的施保克銷量較大。殺菌劑中先正達的愛苗、陶氏益農的大生、拜耳的銀法利今年上半年市場銷售量都攀升20%以上。孟山都的農達牢牢占領著中國除草劑市場。


  比一比中外農藥企業的業績單,更讓中國農藥企業沮喪。據農藥18家上市公司的半年報顯示,6家企業業績虧損,5家企業利潤同比下滑。位列百強企業前十五位的浙江新安化工公司、南通江山農藥化工公司和安徽華星化工公司等都在虧損之列。而根據先正達公布的上半年業績報告顯示,銷售額77億美元,增長14%;凈利潤14億美元,增長14%。陶氏化學健康和農業科技業務板塊上半年的銷售額超過30億美元,再創歷史新高。巴斯夫上半年業務增長同樣也強勁,銷售額同比增長19.4%。這些跨國公司的報告中都強調,中國市場銷量的強勢增長是公司銷售額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

 


跨國農藥企業都非常注重產品使用的指導。圖為世界上最大的農用化學公司先正達集團的“洋專家”在田間給廣西一壯族農戶做指導(本報記者 王兆勇 攝)
 

 
 
更多>同類資訊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  關于我們  |  聯系方式  |  使用說明  |  隱私政策  |  免責聲明 網站地圖  |   |  工信部粵ICP備05102027號

粵公網安備 44040202001354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文字幕在线日韩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在线 | 国产激情二区 | 手机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 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在线观看亚洲精品视频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黄色 | 欧美日韩国产中文字幕 | 久久综合久久综合久久综合 | 一级特黄高清免费播放直播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 | 人人艹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99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99 | 日韩欧一区二区三区 | 麻豆香蕉番茄樱桃绿巨人站长 |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www.亚洲精品 | 成人福利一区 | 国产成人高潮免费观看精品 | 欧美国产一级 | 日本xxww视频免费 | 中文字幕亚洲精品日韩一区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 朋友的妈妈日本 | 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 一色视频 | 日韩国产一区 | 国产精品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免费福利在线视频 |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国防大学出版社 | 免费在线亚洲 | soe681| 亚洲成人精选 | 日本不卡久久 | av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 老女人性生交大片免费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 国产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仙踪林 | 欧美小说乱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