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化產品的塑料包裝價格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上漲了六七成,原因是原料樹脂的價格上漲。圖為吉林石化乙烯廠的高密度聚乙烯樹脂產品裝卸車間。(特約記者 張恩輝 攝)
前市場傳出消息,4月初,寶潔、聯合利華為首的日化品牌將對各自旗下的洗衣粉、洗衣液、洗潔精、沐浴露、洗發水等洗滌類日化用品全線漲價,漲幅為5%~15%。有業內人士稱,這將掀起國內近年來日化行業最大規模的漲價潮。
在物價成為敏感話題的當下,日化企業這次“頂風作案”原因何在?為此,CCIN記者采訪了中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和相關企業,得到的印象是:本輪日化產品漲價,是各類產品漲價中的一個環節,也是企業實在無法消化各種成本后迫不得已的行為。
受困于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國內一些日化企業早已撐不住,陷入虧損境地。圖為一家本土企業的液體洗滌劑生產線。(本報記者 王樂意 攝)
CCIN記者:目前日化企業的經營狀態如何?
中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由于日化行業所用的原料大部分是石油的副產品,隨著國際油價的上漲以及包裝、稅收等原因,日化用品的各項成本壓力也不斷加大,而且運輸物流成本也比去年同期增加不少。
2010年下半年以來,國內外大宗商品市場凸顯全線牛市格局。原油、動植物油脂等商品均呈現出持續上漲的勢頭,價格節節攀升。洗滌用品生產所需的主要原料均來自石油、油脂,這些初級化工原料價格的上揚,必然給洗滌用品生產成本帶來壓力。而目前國際油價已從去年的50美元漲到了現在的100多美元,洗滌用品中常用的表面活性劑價格已漲了六成,塑料包裝價格也漲了六七成,肥皂等產品要用的植物油價格也漲了五成以上。這些直接導致產品成本增加。
總體上,洗滌用品主要原料價格上漲幅度都超過了40%,個別原料價格甚至上漲了100%。原料價格的大幅上揚,加之水、電、燃料、運輸等涉及企業生產經營環節的要素價格的上漲,使企業的生產成本大幅提高。另外,勞動力市場緊缺、工人工資上漲也大幅推高了企業的用工成本。
2010年日化產品原材料的平均上漲幅度超過了50%,加上其它一些漲價因素,將直接影響企業的產品成本上升25%左右,洗滌用品產量增速放緩,企業經濟效益出現負增長。
根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肥皂及合成洗滌劑制造業456個規模以上生產企業的統計,日化企業經濟效益出現負增長。2010年1~11月,全行業456個規模以上生產企業主營業務收入1062.91億元,同比增長14.88%;利稅總額190.43億元,同比增長3.07%;利潤總額109.66億元,同比減少5.99%;應收賬款凈額81億元,同比增長16.74%;產成品存貨43.90億元,同比減少0.90%;虧損企業虧損面達到15.35%,虧損企業虧損額6.73億元,同比增長49.39%。
CCIN記者:有媒體稱,此輪漲價是日化巨頭利用市場壟斷地位來操縱價格,請問是這樣嗎?
中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日化用品一般都是執行企業自主定價,根據自己的產品成本并結合市場定位需求等情況進行定價,完全是企業行為,是市場調整。大家或許還會對2008年那一輪洗滌用品價格上漲記憶猶新。2008年下半年,由于原料價格的大幅上揚,產品價格也曾經有過漲價的歷史,但隨著原料價格的回落,洗滌用品價格也隨之有所回調,但不被人所注意。從2010年下半年以來,原料價格再次重現2008年的情況,此次產品漲價行為是企業在市場經濟規律下,對產品價格作適當調整。
洗滌用品市場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無論是國內企業,還是跨國公司,產品毛利率均比較低,而且原材料占生產成本的70%~80%。事實上各家公司都不愿意漲價,因為沒有價格優勢意味著將失去市場。
但是由于原材料價格的上漲,迫使企業不得不調整經營策略,起初會通過推出新品等手段來消化成本壓力。但當原材料等成本上升到一定程度時,企業為保證生產經營的正常進行,避免虧損,就不得不采取直接提高產品價格的方式。
由于該行業的市場化比較徹底,漲價行為是企業最后的一道防線,故不論是哪家企業在漲價時都會小心翼翼,不到萬不得已不會漲價。由于產品本身市場競爭激烈,且內資、外資共舉,故無法形成壟斷性的漲價行為。所以個別媒體的這種言論是不負責任的。
廣州立白企業集團有限公司外銷部經理李海鵬:石油漲價,由于生態鏈和產業鏈的環環相扣,國際原油漲價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與石油相關的企業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難。作為原料大部分是石油副產品的洗滌行業,漲價是必然趨勢。不僅洗衣粉、洗潔精等洗滌用品舉步維艱,化妝品、塑料等也面臨漲價壓力。如化妝品原材料漲幅平均在10%~20%,很多日化企業已經開始了產品調價。至少半年以后,消費者才能接受漲價的現實。
CCIN記者:還有傳聞指這次日化用品價格上漲是企業的“價格同盟”,請問是這樣嗎?
中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在我國價格同盟很難形成。由這次洗滌用品價格上漲人們會聯想到今年3月3日,西班牙政府反壟斷監察機構國家競爭委員會宣布,對法國歐萊雅公司、美國寶潔公司等多家化妝品制造商處以共5000萬歐元罰款,理由是8家企業在將近20年期間結盟操縱價格,阻礙了歐洲市場的競爭。但是在我國價格同盟很難形成。因為國內日化行業競爭很充分,品牌眾多,一方面大家是競爭對手,另一方面消費者用腳投票,可選擇范圍很大。應該是巧合,或者說是一家漲了之后,其他企業選擇跟進,但是密謀之說不大可能。
事實上,由于成本壓力,國內日化品牌早有漲價的想法,但迫于市場競爭壓力而未付諸實施。也正是因為考慮到了市場競爭壓力,漲價才經歷了一個觀望過程。大家都在等待誰第一個調價。而且對于調價產品,其平均漲幅也在合理范圍內。
聯合利華大中華區副總裁曾錫文:上游原材料石化產品、植物油、無機化工產品等近期平均上漲了40%左右,直接帶動日化用品成本增加約20%,因此日化用品終端銷售價格上調壓力較大,并不存在日化用品公司聯合漲價一說。日化用品是個充分競爭的行業,有外企,也有民營企業,產品和品牌都非常豐富,消費者選擇范圍非常廣泛。事實上各家公司都不愿意漲價,因為沒有價格優勢意味著將失去市場。日化用品中有些品類毛利并不高,像洗衣粉毛利在10%左右,一些小企業早就撐不住了,只是大公司產品不漲價,小公司也不敢漲價。日化用品一般在1~2年間通過推出新產品的方式提一次價,現在是迫不得已才采取直接提價的辦法漲價。
CCIN記者:你們估計,市場能接受這次漲價幅度嗎?
中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應該可以。目前企業這種小心翼翼的漲價并不能完全消化原料上漲帶來的影響,但即便產品價格上漲20%,對百姓的生活也不會帶來大的影響。以普通洗衣粉平均價格計算,調價前每噸洗衣粉為8000元左右,如果價格提高20%,則為9600元/噸,以每袋500克計算,每袋洗衣粉價格將上漲0.8元。以城市家庭洗衣習慣為例,每周洗2次衣服,每次洗滌洗衣粉用量50克計算,一袋500克的洗衣粉可以使用一個多月,每次洗滌成本增加0.08元,每月0.64元。因此,此次洗滌用品價格的調整,不會對人們的正常生活造成大的影響。
2010年6月和2010年12月日化產品主要原料價格對比
(中國洗滌用品工業協會提供)
原料名稱 6月價格 12月價格 增幅(%)
(元/噸) (元/噸)
磺酸 7800 11600 48.7
脂肪醇聚氧乙 6500 12900 98.5
烯醚硫酸鹽
脂肪醇 14000 23900 70.7
工業棕櫚硬脂 6080 9750 60.4
毛椰油 8400 13700 63.1
工業牛羊油 5900 9900 67.8
近日,全國范圍內很多超市接到聯合利華、寶潔等日化品牌提價的口頭或書面通知。日化企業表示產品漲價實為受成本上漲所迫。圖為一家超市里的日化產品貨架。(CFP 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