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無極縣玉米緩控釋肥料示范田的測產數據表明,在等量情況下,施用緩控釋肥比施用傳統化肥畝產量平均增產12.7%。圖為農民看到豐收在望的玉米喜笑顏開。(本報記者 張育 攝)
5月15日,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山東金正大集團掛牌。該中心是國家科技部2009年組建的首批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之一,也是緩控釋肥行業唯一一家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這一背景引起了業內的關注,同時也引起了一些熱議:化肥行業已經嚴重產能過剩,行業內上上下下都在為限產壓庫傷透腦筋。國家最近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加強該行業的結構調整,為的就是遏制產能過剩。這時候國家如此大力支持緩控釋肥的發展,寓意何在?
獲種糧大戶認可:后期效果尤其好,不脫肥、不滲漏、減少施肥次數
CCIN記者在金正大等緩控釋肥生產企業的幫助下,采訪到河北、河南、遼寧的幾位使用緩控釋肥的農戶,發現緩控釋肥增產、不用追肥等特性已得到農民的認可。
“俺村有個小伙兒愛看科技方面的報紙,三四年前在報紙上看到緩控釋肥挺好,就買了幾袋,一用確實不賴。于是我也買來用,感覺尤其用在玉米上效果特別明顯,后期不用再追肥,而用普通肥還得再追兩次肥,并且比用普通肥每畝增產150斤左右?!焙颖笔『馑街菔形魍蹑偽鲄谓虼遛r戶金秀智告訴CCIN記者,他家有18畝土地,一年兩季,一季種小麥,一季種玉米?!按謇铿F在用的農戶不少。老百姓一傳十、十傳百,好也傳得快、賴也傳得快?!?BR>
遼寧省燈塔市五星鎮農戶趙功達是當地種田大戶,承包了近400畝地種玉米?!拔业囊晃慌笥讶ツ陱膱蠹埳峡吹竭@種肥料,然后就告訴我了。緩控釋肥價格比普通肥貴一些,但東西確實好。”他說,當時感覺緩控釋肥太貴,1袋80斤的緩控釋肥售價140多元,而1袋100斤的普通復合肥也才賣140多元,1噸肥差價700元。“所以當時欠了緩控釋肥經銷商1萬多元,說好如果看到效果才付錢。結果發現它的用量非常少,一般化肥用量1畝都在100斤以上,而緩控釋肥施80斤就夠。我用80斤,別人用100斤,還比他們增產10%。如果他們也用80斤,我就得比他們增產30%。最后總賬算下來,感覺緩控釋肥其實并不貴。”
他還告訴CCIN記者,去年8月份,當地有27天沒下雨,別人的地旱得厲害,但他的苗就沒旱著?!斑@肥抗旱。今年我們村一半以上的農戶都跟著我用這個肥了。一聽說肥好,都跟著用。我們是靠地吃飯,不好的話白給我們,我們也不會用?!?BR>
河南省濮陽西辛莊村農戶常朝忠也說是從報紙上看到的。“我對新型種植方法一直比較重視。2000年我從報紙上看到這個肥,覺得比較先進,就買來試著用用。我用的時候別人還很少用?!背3易约鹤髁藢Ρ葘嶒灒?畝地,5畝用緩控釋肥,3畝用普通肥?!皳矣^察,緩控釋肥后期效果比較好,不脫肥、不滲漏、利用率高,還減少了施肥次數。用緩控釋肥的5畝小麥比用普通肥的3畝小麥畝產量也要高一些?!?BR>
采訪中,CCIN記者了解到,緩控釋肥生產企業在推廣緩控釋肥的過程中付出了艱辛的努力。據這些企業反映,一開始推廣時農戶都不認可,為了打開市場,企業想了很多辦法,如企業的農技師、銷售人員甚至經銷商都出去講課,有時是在農戶的稻田、玉米地里講課,曬得汗流浹背。為了吸引農民,晚上還在村里放電影,在影片中插播緩控釋肥的宣傳片。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專家在玉米示范田里現場測產?!。◤堄?攝)
獲專家驗證:提高肥料利用率,對環保非常有益
山東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教授張民,已做了10年的緩控釋肥研究,是該領域的權威專家?!拔以谒奈迨N作物上做過緩控釋肥的試驗,除了對水稻、玉米、小麥等大田作物做過試驗,還對果樹、蔬菜和花卉等高價值作物也做過試驗,目前沒有發現哪種作物不適合用緩控釋肥。”但張民也表示,施用緩控釋肥也要考慮成本。他建議,對于大田作物,主要對氮肥進行控釋就可以,因為氮肥容易揮發。當然把磷肥和鉀肥也進行控釋更好,但成本一高,從經濟上不劃算。對氮肥、磷肥、鉀肥都進行控釋目前主要用在高價值的作物上,如花卉、蔬菜、大棚作物,還有一些特殊作物,如煙草等。
張民介紹說,因為看到其增產和環保效果很好,農業部在大力推廣緩控釋肥。農業部從2008年開始在全國布置了大面積的緩控釋肥推廣示范工作。2008年有5個省,2009年增加到11個省,2010年擴大到20多個省。
中國科學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是我國專門從事土壤科學綜合研究的機構。該所土壤化學教授邢光熹接受CCIN記者采訪時表示,他帶領的團隊在水稻上連續做了3年的緩控釋肥和普通肥對比試驗,數據顯示緩控釋肥用在水稻上很有前景。如果水稻畝產上千斤,緩控釋肥的用量是普通肥的一半。
“我國化肥無論是總量還是單位面積施用量在世界上都是首位的,但肥料利用率只有30%左右。緩控釋肥可將肥料利用率提高10%~30%。”邢光熹指出,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2008年我國氮肥消費量2800萬噸(折純)為例,以平均提高氮肥利用率20%計算,施用緩控釋肥可減少氮肥用量約560萬噸,相當于節約1000萬噸標準煤、65億千瓦時電,同時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0.2億噸。
“農民為了提高產量,使勁用化肥。其實,這種用肥是不科學的。拿氮肥來說,幾十年來,氮肥用量直線增加,而氮肥吸收率卻逐年下降。上世紀60年代,氮肥利用率為61%,70年代下降到41%,目前僅為29%~34%?!毙瞎忪溥€指出,我們不能只關注農田的施肥情況,還要注意到果蔬的施肥情況?,F在我國果蔬面積已經占到耕地面積的18%,而在1978年,其面積只占4%。現在每畝果蔬的施氮量是糧田的2~3倍。有些地方用化肥用到什么情況呢?像在地上撒了一層霜一樣。另外城市綠化帶的施肥也是不得了的事情。過量施肥導致土壤出現不同程度的酸化,容易使病蟲害增多,作物減產。山東煙臺地區土壤的pH值已經降到了3.8,比原來下降了2~3個百分點。
據了解,太湖出現的藍藻與附近農田施用過量化肥有密切的關系。CCIN記者聯系到無錫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科長徐金益。他告訴CCIN記者,2007年,江蘇省制定的太湖污染治理規劃已經提出要在農田推行緩控釋肥。今年無錫地區要落實這件事?!熬徔蒯尫士隙ㄊ俏覀兿乱徊酵练使ぷ鞯闹攸c。最近我們打算做兩畝水稻的緩控釋肥示范,是和中科院合作搞的,看看能不能施一兩次肥就適應整個作物的生長過程。”
獲企業響應:力爭5年建成國際一流研發中心
在國家相關政策支持下,近些年,國內涌現出一批緩控釋肥骨干企業,如金正大、漢楓緩釋肥料有限公司、北京首創新型肥料制造有限公司等。其中金正大起步最早,目前已成為國內領軍企業,是亞洲最大的緩控釋肥生產基地。該公司副總裁陳宏坤表示,從2002年起,公司就開始進行緩控釋肥的開發。2006年,第一條緩控釋肥生產線建成投產。目前已形成年產60萬噸緩控釋肥的生產能力。
“我們長期致力于緩控釋肥在我國的推廣應用。2007年,公司投入資金1000多萬元,與中國農科院、浙江大學、黑龍江農科院等13個單位簽署了試驗研究任務書,在全國20余個省建立緩控釋肥試驗基地。2009年,公司在國內設立院士基金,圍繞緩控釋肥的開發和應用進行研究、推廣?!标惡昀ふf,公司還在美國6所大學和美國農業部3個實驗站共13個試驗基地進行研究。
對于CCIN記者提出的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何設在金正大這一問題,兼任該中心常務副主任的陳宏坤回答道,早在2006年,金正大就在山東省科技廳批準下組建了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緩控釋肥科研、技術、應用等方面有了一定的積累。更為關鍵的是,金正大這個企業熱心于發展緩控釋肥,愿意為這一產業貢獻力量。
為了整合力量,解決我國緩控釋肥總體研發水平較低、研究力量分散等問題,2009年6月,金正大向國家科技部遞交了成立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申請材料。8月,科技部派專家到金正大生產基地進行考察論證。第一輪考察通過后,還有第二輪在北京舉行的答辯環節。在40分鐘的答辯過程中,金正大以翔實的材料、科學嚴謹的數據,贏得了專家的一致認可。10月,科技部下發了關于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可行性論證報告的批復,同意依托金正大組建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陳宏坤介紹說,中心有以下幾項主要任務:每年推出8~10個緩控釋肥新產品,并將成熟配套的集成化、工程化技術輻射到全國各地;通過技術輻射,金正大將新增兩個緩控釋肥產業化基地,年生產能力達200萬噸;充分發揮中心技術研發和示范推廣的優勢,積極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的緩控釋肥生產工程技術,進行再創新后,直接與國際研發水平同步;通過承接國家、部門或企業的委托任務,進行科研攻關、技術咨詢、標準制定、高級技術人員和管理人員培訓;同時,通過向農民提技術咨詢、培訓服務的方式,提高農民科學施肥水平,增加農民的收入。
“我們力爭用5年的時間把中心建設成為緩控釋肥領域提供行業共性和關鍵技術、進行開放服務和技術輻射的國際一流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陳宏坤表示。
農民比對施用緩控釋肥的小麥與施用傳統化肥的小麥在苗澤、長勢、根莖上的差異。(黃明明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