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對《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2014年本)》進行修訂,形成《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2020年本,征求意見稿)》,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在新增鼓勵類產業中,四川、貴州、云南明確提及生物乙醇制乙烯(以糧食為原料的除外)工藝。
多位業內人士指出,不論從原料供應還是經濟性來說,乙醇制乙烯都沒有足夠的競爭優勢。非燃料乙醇領域此前有乙醇制乙烯的先例,但目前國內乙醇制乙烯應用極少,即使在鼓勵目錄中,推廣仍需冷靜。
經濟性優勢不足
據了解,國內生物乙醇制乙烯先前有過嘗試,廣西皖維曾上馬一套5萬噸乙醇制乙烯裝置,但該裝置至少三年沒開工。此外,安徽及山東均有工廠采用乙醇制乙烯,隨后逐步放棄。在低油價常態化的當下,近幾年吉林眾鑫12萬噸/年裝置已改用石油法乙烯生產環氧乙烷,博海6萬噸/年裝置目前受乙醇成本影響,處于停機狀態。
“目前乙醇制乙烯在國內應用極少,主要是因為經濟性毫無優勢。而在目前國內擴能大勢下,乙烯供應緊張局面緩解。”一位不愿具名的行業資深人士說。
據了解,目前大致2噸乙醇可生產1噸乙烯,以當前廣西地區95%木薯乙醇6300元/噸計算,即便不考慮加工費,乙醇生產乙烯的成本至少在12600元/噸。若采用一體化裝置,原料成本也高達12950元/噸左右。
“現階段國際油價處于相對低位,油制烯烴的成本僅3500元/噸左右,即便是成本較高的甲醇制烯烴成本也只在5500元/噸左右,大大低于乙醇制乙烯的生產成本,因此從經濟性的角度考慮,乙醇制乙烯不具備優勢。”卓創資訊研究院分析師李訓軍說。
乙醇非糧產能單薄
目前我國乙醇生產仍以糧食發酵為主,2019年食用和工業乙醇產能中,非糧生物法產量僅有119萬噸,占比20.27%。“四川非糧乙醇產能8萬噸,貴州沒有乙醇產能,云南非糧乙醇產能在38.8萬噸,三省非糧乙醇產能僅占全國產能7%。”上述不愿具名人士說。
“即使非糧乙醇全部用于生產乙烯,理論上也僅能產59.5萬噸乙烯。若意見稿通過,將鼓勵非糧生物乙醇制乙烯存在原料資源不豐富問題。”李訓軍表示。
“非糧生物乙醇的原料木薯和甘蔗,前者主要從東南亞進口,后者產量有限。即便生產出來,市場消費前景也不明朗,西部以外的地區非糧生物乙醇產能很小,乙醇制乙烯的空間并不廣闊。”上述資深人士說。
“目前來看,采用生物乙醇制乙烯在技術上可行,但由于經濟性和原料供應掣肘,規模化發展‘前景堪憂’。”上述資深人士補充說。
乙烯供應漸松
我國乙烯擴能速度較快。2009年乙烯年產能1580萬噸,2019年產能已大幅增長至2889萬噸,十年間年均復合增長率6.9%,為世界乙烯產能年均復合增長率的兩倍。
隨著產能的大幅擴張,我國乙烯產量也保持快速增長。但是由于國內部分設備老舊、運營成本高、效率低、行業集中度低、分布不均衡等原因,國內乙烯產能利用率有所下滑,2019年我國乙烯的產能利用率為71%,較2010年下降19%。
乙烯作為石油化工行業中的大宗產品,上游投資成本較高,下游需求與經濟形勢變化密切相關。總體來看,供需格局不會發生大的改變。在當前低油價背景下,乙烯仍可以持續盈利,但周期性不強。若想在行業內有更大的突破,石化企業應做到優化煉化一體化、原料成本多元化、生產規模大型化,并不斷研究生產技術,提高能源綜合利用率。
李訓軍認為,供需格局將由緊向松轉變。因此,未來西部地區部分省份將乙醇制乙烯納入鼓勵類產業發展目錄,應充分考慮其經濟性和供需狀態的變化,避免盲目濫上。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