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海關總署數據顯示,我國出口成品油542萬噸,同比增長31.4%,進一步傳遞了國內成品油過剩的壓力。繼2016年我國成品油出口突破3000萬噸后,2018年凈出口首破4000萬噸大關,成品油出口增長趨勢明顯。
“成品油出口規模的擴大,不僅幫助煉廠疏通后路,而且避免在批發市場低價傾銷后拖累零售市場價格的風險,對公司整體效益提升也起到積極作用。”中國石油規劃總院市場營銷所所長邢治河表示。但在我國成品油內外承壓的背景下,業內專家呼吁,我國成品油出口海外渠道建設需加速推進。
目前,我國石油企業成品油出口主要面臨三個方面的壓力。
據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將凈增3200萬噸/年,全國煉油總能力將達到8.63億噸/年;過剩產能將升至約1.2億噸/年,比上年增長約1/3。此外,成品油消費增速放緩、地方民營大型煉化項目相繼投產將導致我國成品油資源過剩局面進一步加劇,我國成品油出口形勢嚴峻。
放眼國際,2019年全球煉油業總體仍將保持較好發展態勢,煉油能力將凈增6000萬噸/年,總能力突破50億噸/年大關,升至50.2億噸/年。其中,亞太地區成品油過剩將持續。目前,韓國成為亞太地區最大成品油凈出口國,印度緊隨其后,中國位列第三。隨著部分國家煉油能力的增長,區內成品油出口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我國直屬煉廠資源均按照國Ⅴ甚至國Ⅵ標準生產,硫含量明顯優于亞太市場合約要求水平,計價時難以反映質量優勢,存在質量過剩現象。同時,隨著國內民營煉廠的崛起,國家不排除未來對民營企業再次放開成品油出口配額的可能性。屆時,國內成品油出口壓力將更大。
加大我國成品油出口需要多方著力。對此,中國石油國際事業有限公司成品油部副總經理陳威指出,出口企業一方面要加快打造成品油出口的比較優勢,另一方面要加快海外成品油銷售網絡建設,提高海外銷售網絡的成熟度。
首先,我國在2016年恢復成品油一般貿易出口退稅政策,使得我們在國際市場上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商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因此,我國成品油出口企業要充分發揮出口潛力,提高自身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其次,要加快成品油海外銷售網絡建設,完善終端布局。要在國際市場擁有長期穩定的銷售網絡,占據穩定的市場份額,確保成品油出口銷售渠道暢通。
再次,從企業內部來講,要積極應對民營煉廠即將獲得出口配額的挑戰,一是要苦練內功,擴大海外高端、高效市場的份額,通過倉儲、運輸、調兌、分銷延長價值鏈,實現出口成品油的優質優價;二是要注重與其他國有和民營出口企業的合作,尋求協同效應。
業內專家還呼吁,我國需在安全環保、排放、產品質量、稅收等方面,對所有獲得成品油出口配額的企業執行統一標準,營造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