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正采取措施全面擴大進口,能源是其中重要領域。此間專家認為,擴大進口有助中國能源發展實現“多條腿走路”,從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
近年來,中國能源進口需求持續增長,長期位居世界主要原油進口國行列。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4月份,中國原油進口達3946萬噸,同比增長14.7%,增速比上月加快14.1個百分點;日均進口131.5萬噸,再創歷史新高。
中國原油進口不斷上升的一大原因在于,民眾生活水平持續提高,石油產品消費增加。例如,一些衣料、化妝品以及部分住房使用的建材都屬于石化產品;中國已成為汽車產銷大國,汽車燃油對石油的需求也不言而喻。
與此同時,中國正推動能源消費結構轉型。根據官方規劃,到2020年中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要增至15%左右,到2030年爭取達到20%,這就對能源多樣化提出了較高要求。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作為重要的清潔能源之一,4月中國進口天然氣682萬噸,同比大增34.2%,且天然氣進口已連續7個月保持30%以上的高速增長。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副所長王仲穎向中新社記者表示,當前中國對油氣資源的需求量比較大,尤其天然氣需求量未來還可能急劇增長,增加進口將有效解決民生相關需求。同時,增加天然氣使用,減少煤炭消費量,還將助推能源結構調整盡快實現。
除此之外,擴大進口還有助于進一步增加中國能源供應安全系數。
“對于一個高度依賴能源進口的國家而言,能源供應安全意味著能夠長期、穩定、低成本地獲取境外能源,并實現來源多元化。”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高級工程師張禮貌說。
目前,中國原油進口主要來自中東、西非等地區,天然氣進口來源國也高度集中,難免出現“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的風險。
在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周大地看來,原油進口要有目的地變成“多條腿”,從北美、拉丁美洲開辟新的運輸路徑,將確保中國原油供給多元化。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期中美兩國進行的經貿磋商中,能源也成為主要議題。雙方在聯合聲明中稱,同意有意義地增加美國能源出口。
事實上,中美此前在能源合作方面已有一定成果。去年美國總統特朗普訪華期間,雙方簽署了逾2500億美元的創紀錄經貿“大單”,其中部分項目就涉及能源行業。業界認為,美國頁巖氣革命帶來的強勁油氣資源供應能力可以對接中方需求,中國能源進口的巨大市場也將令美國企業長期獲益。
周大地分析說,能源領域國際合作不斷推進將給中外各方帶來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對很多國家來講,至少幾十年內中國都是一個穩定的、有戰略性的、能夠長期起作用的市場。中國市場擴大,對于這些供應商來講都是利好消息。”
那么,擴大能源進口是否影響中國國內相關行業的生產與發展前景?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哈繼銘認為,當前中國許多消費需求不能從國內生產的數量、質量和品種上得到充分滿足,“增加這類進口,不會對國內生產產生負面影響,相反會引導和激勵國內企業優化生產結構,提高產品質量,參與競爭。”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