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爆發的金融危機對石油公司經營產生巨大沖擊。盡管國際油價在2010年后迅速上升到每桶100美元以上,也難以阻止大石油公司上游投資回報率的逐步下滑。國際大石油公司開始注重短期效益和現金流,在資產交易上則表現為以資產出售為主,獲取現金以改善財務狀況。
2014年油價大幅下降,國際大石油公司經營進一步陷入困境,使其更加堅定價值高于規模的策略,加大非核心資產剝離力度,拋開2015年殼牌/BG這一超級并購,國際大石油公司當年在交易市場上并購則幾乎沉寂。數據統計,如不考慮殼牌/BG并購案例,國際大石油公司2013年至2015年并購支出總金額僅為43億美元。而2010年至2014年年均資本支出則高達246億美元。
2016年,這種情況發生了變化,國際大石油公司明顯加大資產并購力度。2016年資產購買支出105億美元,比上年大幅增長12倍;上游交易也變得活躍,資產購買交易17筆,較2015年增長55%。在資產出售方面,國際大石油公司出售資產63億美元,較2015年有所增長,但遠低于2010年至2014年的資產剝離力度。2016年還是國際大石油公司2011年以來首次出現并購凈支出。2017年國際大石油公司延續并購模式,埃克森美孚、BP等繼續實施大手筆的并購。
國際大石油公司在交易市場逐漸活躍,資產優化組合力度加大。2016年以來,國際大石油公司資產組合表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加大頁巖油氣資產比重。國際大石油公司對北美頁巖油氣表現出前所未有的興趣,埃克森美孚最為突出。早在美國頁巖油產量爆發之初,埃克森美孚迅速將上游發展重心轉向本土非常規。2014年油價大幅下降后,美國頁巖油展現出強大競爭力,尤其是二疊盆地非常規異常搶眼,取代巴肯和鷹灘,成為頁巖油最核心資產。向來在交易市場出手謹慎的埃克森美孚繼2009年并購XTO后,再次出手斥資56億美元并購非常規資產。埃克森美孚今年鉆井預算中1/3用于非常規,而雪佛龍則計劃對頁巖油氣的投資增加一倍。
加碼天然氣及LNG業務。2016年BP收購5筆資產,其中3筆集中于天然氣,包括購買埃尼公司在埃及海上的超大型氣田Zohr的10%股權,以及進入Kosmos公司在毛里塔利亞和塞內加爾的高達數萬億立方英尺的天然氣資產。埃克森美孚也展現出對天然氣的厚愛。2016年埃克森美孚橫刀奪愛,提高報價擠掉Searchoil獲得對核心業務位于巴新LNG的Interoil公司的收購,有意思的是,另外一家大石油公司道達爾最先流露出對Interoil收購的興趣并提出收購意向。2017年,埃克森美孚繼續鞏固在天然氣及LNG資產的優勢,以28億美元現金從埃尼手中收購其持有的莫桑比克近海富集天然氣的四區塊25%的股權。
退出加拿大油砂業務。繼挪威石油將其在加拿大艾爾伯塔省的油砂業務全部出售給阿薩巴斯卡石油公司后,殼牌將其在加拿大阿薩巴斯卡油砂項目中持有的60%股權中的50%股權出售給加拿大自然資源公司。殼牌還和自然資源公司達成有關油砂項目資產置換協議,如果完成,殼牌將完全退出在加拿大的油砂業務。曾歸屬于國際大石油公司群體的康菲石油公司上個月則宣布將其在加拿大的大部分油砂資產以133億美元的價格出售給加拿大Cenovus Energy公司。
繼續買入深水資產。挪威石油和道達爾去年年底相繼花費20多億美元購買巴西鹽下深水油田,除此之外,道達爾3月購買泰國國家石油公司位于緬甸海上深水區塊mD-7的50%股權。
國際大石油公司資產結構的優化反映其在資源類型上的戰略選擇。北美非常規核心區帶無疑是交易市場最為炙手可熱的資產,但國際大石油公司并不占有先發優勢,在技術上與單一經營非常規區帶的北美獨立石油公司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國際大石油公司中唯有美國的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龍加大資本支出培育非常規資產優勢,其他大石油公司則維持其現有的非常規資產。而對天然氣及LNG的重視,反映出大石油公司對全球低碳發展趨勢的一種積極回應。天然氣有望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成為全球消費增速最快的化石能源。未來20年年均消費增速有望達到1.6%左右,并超過煤炭成為第二大能源消費來源。而LNG在天然氣產業發展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LNG消費增速可能是天然氣的兩倍。油砂則由于其經濟性差、資源開發消耗的能源強度高,在油價大幅下降之后,其在國際大石油公司的資產組合中的地位進一步下降。作為接替陸上常規油氣的戰略領域,深水依然具有很大的潛力。盡管深水項目周期長、投資密度大,在石油公司進行技術創新、不斷降低生產成本情況下,部分深水項目已經具備較強的競爭力,2017年國際大石油公司已經批準多個深水項目的最終投資決定。
事實上,國際大石油公司實施的資產組合策略也體現了各自上游戰略特點。埃克森美孚鞏固非常規資產優勢、擴大天然氣及LNG資產比重、加上在圭亞那世界級深水油田的發現,非常符合埃克森美孚積極尋求深水、天然氣及非常規這“三駕馬車”的資產平衡與協調發展的特點。殼牌在并購BG之后,上游重心就是整合與BG資產的組合,剝離非核心資產、提高資產的集中度以及聚焦在澳大利亞、巴西、卡塔爾等核心國家的優勢油氣業務。目前,殼牌在資產剝離方面取得積極成果,截至3月,殼牌已經剝離近200億美元的資產,逐漸實現其2018年左右出售300億美元資產的目標。相對于國際同行業而言,BP天然氣業務占比一直偏低,在墨西哥灣鉆井平臺事件之后,BP已經確立“天然氣驅動”戰略,加大天然氣業務的發展。BP在埃及、阿曼等國家天然氣業務取得重大進展,通過開發埃及西尼羅河、地中海Zohr巨型氣田以及BP Kazaan致密氣項目,BP天然氣產量比重在2020年左右將由目前的42%提升到55%左右。挪威石油發揮其在深水領域的專長,退出油砂業務、增加深水業務。而埃尼通過其在莫桑比克及埃及地中海兩個世界級天然氣的發現,奠定其打造全球領先的天然氣一體化及LNG業務的公司的基礎。埃尼出售這兩個巨型天然氣發現資產中的部分股權,一方面實現了其通過勘探創造價值的理念,另一方面持有的剩余股權足以讓埃尼保持其在全球天然氣業務中領先地位。
資產優化組合是國際大石油公司不斷提高資產質量、增強競爭力的最為重要手段,大石油公司正是通過內部科技研發和外部資產組合持續拉低盈虧平衡油價以適應低油價環境并實現可持續發展。目前國際大石油公司在油價處于每桶50美元至60美元時能夠實現收支平衡,而高油價時期則需要油價高于100美元/桶。國際大石油公司資產優化組合的做法值得中國石油企業借鑒。一方面通過并購夯實資源基礎,另一方面要轉變思想、加大非核心資產的剝離以提高資產質量。雖然低油價下資產剝離面臨很大難度,但采取靈活的剝離策略也能實現,殼牌已經證明低油價下資產剝離的可行性。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只有堅持資產的并購和剝離相結合,才能有效提升資產質量和經營水平,在國際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作者:張禮貌,為中國石化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高級工程師)
免責聲明: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及圖片,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宣傳國家石化產業政策,展示國家石化產業形象,參與國際石化產業輿論競爭,提高國際石化產業話語權,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在此我們謹向原作者和原媒體致以崇高敬意。如果您認為本站文章及圖片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