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能源網訊:當云計算遇到老油田,是機遇還是挑戰?在華為HCC 2013云計算大會能源分論壇上,來自中國石油大港油田的信息化辦公室主任馬建國以“廣泛開展云計算應用,強力助推老油田科學發展”為主題,解碼大港油田云計算的成功實踐。
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9月初在上海世博中心召開了2013華為云計算大會,在大會的能源數字化論壇,來自中國石油大港油田的信息化辦公室主任馬建國以“廣泛開展云計算應用,強力助推老油田科學發展”為主題,分享了大港油田云計算的實踐經驗。
大港油田公司是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下屬分公司。坐落在天津濱海新區,原油年生產能力500萬噸,天然氣年生產能力4億立方米。截至2012年底,油田累計生產原油1.67億噸、天然氣194余億立方米,現有員工3萬余人。經過近50年油氣開發生產,人多、油少、產值低的特點十分突出。馬建國強調,“老油田如何穩產?如何實現科學發展?這是擺在大港人面前的一道難題。”
中石油大港油田信息化辦公室主任馬建國分享大港油田云計算的實踐經驗
2013年,老井累計增油2.6萬余噸,新增三級儲量5350萬噸,并且截止2013年,大港油田連續七年獲得“中國石油信息化先進單位”,2012年更是被工信部評為“兩化融合國家級示范企業”。馬建國認為大港油田取得上述榮譽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得益于云計算的廣泛應用。自2009年起,大港油田已經開展了服務器、存儲虛擬化等基礎設施云建設工作,替換老舊服務器,與公司自建的業務系統等實現了高效整合。企業信息化方面,與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解決方案供應商華為進行了戰略合作。華為早在2009年就走上了“云”信息化轉型之路,通過自研的瘦客戶端和云計算數據中心,在華為公司內部部署了全球規模最大的桌面云,在桌面云方面擁有領先的技術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大港油田通過與華為的合作,用桌面云逐步替換了傳統的PC方式,大大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有效降低運維成本,減少采礦風險,并推動大港油田數字油田、數字礦區、數字辦公建設的快速發展。
在討論中,能源行業客戶與來自華為的ICT專家進行了深入交流,在如何適應能源行業ICT變革方面進行了探討,華為公司也表示將持續創新,為能源ICT建設提供更強的支持。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