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中東及非洲發生的一系列事件不能不讓人視為是美國和中國競爭的結果。不應忽視這樣一個事實,美國對外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削弱中國,因為后者是美國爭奪全球霸權的主要對手。
眾所周知,中國境內并沒有大量能源儲藏,因此對石油進口依賴度很高。海灣地區是中國最適宜的石油進口市場。中國相信,未來二三十年都將依靠這一地區。除此之外,非洲大陸,特別是幾內亞灣國家及蘇丹,對保障中國能源安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從中東或非洲向中國運送石油的船只大都經過印度洋,使得印度洋的戰略地位日顯重要。因此,中國從上世紀90年代起就制定加強在這一地區存在的戰略。而美國將中國保護這條石油運輸通道安全的計劃視為對美國地區霸權的直接威脅。為此,美國年初開始實施重返亞洲戰略,這引起中國的嚴重關切。
美國在澳大利亞建立軍事基地將有助于對中國形成一個包圍圈,從而控制中國的石油進口。美國“遏制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向中國施加壓力,并以此削弱中國經濟,迫使中國花費大量資金用于國防,而不是貿易和工業擴張。
對此,西方專家指出,如果中美發生軍事沖突的話,那一定是因為能源。目前,中國從中東、非洲和拉美的石油進口量大幅增長,主要風險就在海上交通運輸線上。而美國實施新的亞太戰略就是要控制世界能源通道。
未來,中美在中東及非洲地區的競爭還將繼續下去,而石油因素和能源運輸安全問題將成為重點。目前,美國在這場競爭中暫居上風,正逐漸將中國公司從產油地區排擠出去,并竭力利用軍事壓力和糾集亞洲盟友遏制中國。美國的任務很明確:利用中國鄰國對“龍”不斷增長的經濟實力的擔心,達到完全隔離中國的目的。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