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氏能源資訊調查:11月份歐佩克日均原油產量跌至3138萬桶
倫敦2008年12月10日電 /美通社亞洲/ -- 普氏能源資訊 (Platts) 新發布的一份針對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 (OPEC) 以及石油行業官員的調查結果顯示,11月份,該組織13個成員國日均原油產量為3138萬桶,較10月份的3226萬桶減少了88萬桶。
該調查顯示,若不包括伊拉克和將于年底退出歐佩克的印度尼西亞,締結石油輸出協議的歐佩克11個成員國的日均原油產量已從2911萬桶跌至2816萬桶,減少了95萬桶。
因此,如果歐佩克11個成員國想將日均原油產量降至11月初開始實施的產量限額2730.8萬桶,則需要將產量再削減85.2萬桶。該組織之前于10月24日在維也納召開緊急會談并且就將日均原由產量削減150萬桶達成一致。
普氏能源資訊石油部門全球主管 John Kingston 表示:"在需求迅速銳減的形勢下,為了實現市場供需平衡,歐佩克如果僅僅從縮減產量入手,則這些削減量遠遠沒有達到分析師所預測的需要達到的水平。即使完成了日均減產150萬桶的目標,目前也幾乎沒有人認為這樣就足以避免庫存的大幅增加,而庫存量上升將導致價格進一步下滑。歐佩克將在不久后舉行的會議上重點闡述接下來的工作,以及兩項主要議程,即如何完成10月份商定的減產量,以及在此基礎上如何實現進一步的縮減。"
歐佩克主要產油國沙特阿拉伯的減產量屬各成員國之最,其日均產量從10月份的940萬桶減少至890萬桶。而這一石油大國的日均產量依然比新制定的配給量847.7萬桶高出40多萬桶。
科威特和阿聯酋的日均產量分別縮減10萬桶和15萬桶,由于實施油田維護,阿聯酋產量的下降在意料之中。在尼日爾三角洲地區爆發新一輪叛亂分子破壞石油設施的事件之后,尼日利亞的日均產量下降了5萬桶,跌至190萬桶。其他跌幅較小的國家有伊朗、利比亞,卡塔爾和委內瑞拉。
安哥拉、厄瓜多爾和印尼的產量與10月份持平。
伊拉克的日均原油產量增至237萬桶,這主要歸因于南部地區較高的輸出量以及國內消費的增加。
歐佩克部長計劃于12月17日在阿爾及利亞西部的奧蘭會面,幾位部長表示他們將慎重考慮額外的產量削減。
在短短5個月時間里,每桶原油價格已經降低了100多美元,從7月初創紀錄的每桶147美元的高點降至上周的每桶低于40美元。
盡管一些預測機構,包括國際能源機構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和歐佩克,仍然表示明年全球原油需求將會有所增加,但是倫敦全球能源研究中心 (Centre for Global Energy Studies) 和愛丁堡 Wood Mackenzie 等其他機構卻表示2009年的原油需求將有所下降。
從11月1日起,將于年底離開歐佩克的印尼不包含在10月24日的決策(即將目標產量減少150萬桶/天,降至2730.8萬桶/天)范圍內。先前的總產量已經按照歐佩克11個成員國的總產量進行了重新計算,未計入印尼。
網站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圖片來源于合作媒體和其他網站,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的目的在于發揚石化精神,秉持合作共贏理念,傳遞更多石油化工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