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海南天然橡膠“保險+期貨+扶貧”項目首單簽發儀式在海南人保財險大廈舉行。簽約儀式上,海南省白沙縣政府與人保財險海南省分公司簽署我國首張天然橡膠期貨價格保險保單,為白沙縣南開鄉年產量1483噸的橡膠提供風險保障2090.64萬元。
合同約定,在保險期間(2017年6月1日-2017年11月30日),當承保的天然橡膠期貨價格平均值低于約定的期貨價格水平時,保險公司將進行相應的價格賠付。為轉移承保商品價格風險,人保財險海南省分公司向期貨公司購買場外看跌期權,實現天然橡膠價格保險的“再保險”。期貨公司再在期貨市場上進行套期保值,實現風險對沖。最終將膠農遭受的天然橡膠價格下跌風險轉移到資本市場,形成風險分散、各方受益的閉環。
橡膠“保險+期貨”保障了種植戶的收益,保險公司也有效規避了因期貨價格波動過大可能出現無力償付的情況。
為減輕膠農保費負擔,保證試點項目順利實施,上海期貨交易所專門投入扶持資金3960萬元,支持天然橡膠“保險+期貨”精準扶貧試點項目覆蓋海南省、云南省15個貧困區縣,其中14個為國家級貧困縣,涉及天然橡膠現貨產量約3.6萬噸,種植面積約40萬畝。此次天然橡膠“保險+期貨+扶貧”項目在白沙縣試點期間,保費由上海期貨交易所全額承擔,補貼比例達100%,參保膠農無需自繳保費。
海南是我國重要的天然橡膠生產基地,目前全省共有膠園813萬畝,全年干膠產量36.11萬噸,占全國總產量的42%,橡膠從業人員達200多萬人,其中膠農人數75萬人。近年來,由于橡膠市場價格持續低迷,種植橡膠成了燙手的山芋,陷入了“欲種不能、欲罷不忍”的兩難境地。尤其是2015年,橡膠的價格更是跌破每噸1萬元,不足膠價鼎盛時期的1/4,遠低于橡膠生產的成本價。價格的下跌,導致整個海南膠農割膠積極性下降、入不敷出,部分市縣膠農棄管、膠林棄割改種現象較為普遍,膠農“多年積富、一災返貧”現象時有發生。
白沙縣位于海南中西部,是國家級貧困縣。橡膠是當地農業的“三大支柱”之一,全縣農業人口人均種橡膠樹8.29畝,家庭經濟收入大部分來源于種植橡膠。2015年年末,全縣橡膠種植面積達6.24萬公頃(約合93.6萬畝),占全省橡膠種植面積的11.51%,人均橡膠種植面積和人均產量均列海南省第一和全國第二。近年橡膠價格低迷,白沙縣農民增收乏力,脫貧工作任重道遠。為幫助膠農走出“價賤傷農”的困境,海南保監局按照近兩年中央一號文件的政策指引,聯合有關部門啟動了天然橡膠“保險+期貨+扶貧”項目試點。
根據海南保監局統一部署,人保財險海南省分公司還將陸續在臨高、樂東、瓊中、五指山、保亭等海南重點貧困市縣開展試點工作,不斷擴大試點規模,力爭幫助橡膠產區的貧困戶早日脫貧,為實現海南脫貧攻堅的戰略目標、助推貧困地區加快經濟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
網站聲明:凡本網轉載自其它媒體的文章,目的在于弘揚石化精神,傳遞更多石化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